解決沉痾 張麗善特有成就感

中國時報【周曉婷、周麗蘭╱雲林報導】 雲林縣長張麗善去年上任前接受《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專訪時,像「一部等待呼嘯的重機車」蓄勢待發,就任一年來,她覺得解決沉痾讓她特有成就感,左手解決陳年老案,右手突破中央與地方執政黨不同的藩籬爭取資源,她自豪說「有新的團隊就能夠去改變」。 新舊交通建設動起來 雲林縣府近半年來宣布不少好消息,包括積案20多年的斗六市內環路打通、九二一地震後中斷迄今的古坑149甲線開工、國三古坑交流道側車道案露出曙光。 張麗善表示,斗六市內環陸橋下的地上物無法拆除的原因竟是縣府不願和重劃會溝通,「差一個溝通,擺了20年」。 11月動土開工的149甲線修復工程是1999年921大地震後中斷的3公里,20年來被遺忘了,對古坑觀光產業衝擊很大。她說,88風災的小林村都已經復建完畢,149甲線竟還在等。 在張緊盯進度下,上月已動工重建,下一步將新建跨清水溪橋梁,「預估未來3年,我第一屆任期內就可以完成」,整條149甲線恢復通車。 國三古坑交流道側車道十幾年無法動工,原因是中央要求縣府自籌1.2億元,對縣庫負擔太大,張麗善積極與中央溝通,成功說服中央補助7.6億元,縣庫不需支出,古坑交流道迷宮噩夢可望解除。 爭資源推動地方創生 中央是民進黨執政,國民黨籍的張麗善黨性堅強但身段柔軟,為了爭取資源,積極找中央部會爭取關愛的眼神,迄今已獲國發會補助3個地方創生計畫,從數千萬到億元不等,雲林縣是全台第一個成立地方創新中心的縣分,也是全台縣市通過鄉鎮地方創生案數量的第一名。 第一案是口湖鄉台灣鯛智能養殖計畫,第二案是古坑咖啡智能種植計畫,第三案為土庫鎮雙語國際學旅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