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太快躺平?中國官方:降級絕不是放開不管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週二(12月27日)召開新聞發佈會,針對「新冠肺炎」改名「新冠病毒感染」,並降級為「乙類乙管」一事報告。

綜合中港媒體報導,中國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指出,實施「乙類乙管」是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做出調整,是「實事求是、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動作為」。

米鋒表示,「乙類乙管」絕不是放開不管,重點是強化服務和保障,包含醫療資源準備、保障群眾用藥需求,老人及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防護與救治,「特別是強化老年人疫苗接種和健康管理,切實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

放開太快?

在接受中國官媒央視採訪時,中國疫情應對專家梁萬年則為中國解封速度做出了類似辯護。主持人問及:「從12月7號的『新十條』一直到昨天半夜,可以說不到20天,就出台了新的調整,會不會太快了?是滿足什麼條件才有了這樣的變化?」

梁萬年答覆:「快的問題,我想跟你說,不是太快了。我以為所出台的、到明年的1月8號,對新冠肺炎...呃,對新冠感染由『乙類甲管』變『乙類乙管』,是達到了條件,也是時機是恰當的。」

受訪時,梁萬年一時不及改口稱「新冠感染」,脫口「新冠肺炎」,隨即做出了修正。針對所謂條件與時機,他解釋,疫情以來中國政府一直依據對病毒、疾病的認識,縱以中國海內外疫情形勢,以及國內抵抗力做研判,找時機實際優化和完善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至於為何選在1月放開降級?他解讀關鍵要素是,儘管新冠病毒傳播力明顯上升,但致病力正下降,「疾病流行特質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加上人群免疫水平、衞生健康系統的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已經加強。綜合要素考慮,「時機是恰當的,這種選擇也是基於科學的」。

不過,梁萬年在央視釋出的受訪短片中,沒有針對上述解釋給出具體數據。

部分省份重症病床告急

外界關注中國醫療量能是否足以承接重症確診者,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全國重症床位資源總體來看是充足的」。

焦雅輝說,截至12月25日,中國全國重症醫學床位總數是18.1萬張——也就是每10萬人有12.8張——其中,三級醫療機構的重症醫學床位數是13.34萬張,可轉換ICU的床位是10.48萬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動。

但他接續表示,「目前正在經歷重症救治高峰的省分,重症床位的資源已經接近臨界值,需要進一步來擴充重症床位的資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轉。」不過並未指出,哪些省市正經歷重症救治高峰。

重症搶救設備方面,焦雅輝指,中國目前有血液透析單元16.7萬個,床旁血濾機2.4萬台,葉克膜2600餘台,創呼吸機13.1萬台,無創呼吸機15.7萬台,監護儀109萬台,高流量吸氧儀5.8萬台,「目前來看,全國總體床位資源和設備資源是能夠滿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

新冠死亡「全球最低」?

此外,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在新聞發佈會表示,將公布現有住院病例數、現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計死亡病例數;刪除既往密切接觸者的報告情況;不再區分本土病例和境外移入病例。

中國國家衛健委25日宣布,不再發布新冠每日疫情數據,改由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相關疫情訊息。

中國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則強調,中國「疫情流行和病亡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並指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從2019年的77.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提升了近1歲。

中國新冠肺炎確診與死亡病例統計數據並不透明,其對新冠死亡病例的定義也與大多數國家不同,基礎病症導致的新冠死亡病例並不包含在內。由彭博社、《金融時報》等媒體查核的報導指出,中國國家衛健委日前會議流出的一份紀要指出,12月初至今,全國估計累計已有約2.48億人染疫。但官方正式發布的死亡病例數12月至今只有十餘起。

英國健康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估計,目前中國每天可能有超過5000人死於新冠疾病。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