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時空尺度再擴大!馬英九首訪陝西 88小時打了這些「文化牌」

前總統馬英九(左3)在陝西的行程,高度聚焦在文物與文化方面,圖為馬英九5日晚間登上西安城牆。(記者廖士鋒/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左3)在陝西的行程,高度聚焦在文物與文化方面,圖為馬英九5日晚間登上西安城牆。(記者廖士鋒/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第二度到訪中國大陸,行程涉及的時空尺度明顯擴大,從上一次的抗戰史、民國初年史,大幅往前推進到秦代、唐代的歷史;地域則是從長江流域,輻射到珠江流域、關中與華北地區。時空尺度不同,馬英九的言行重點也有了差異。

廣東的文史行程聚焦在孫中山先生故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埔軍校,這三處都有濃厚的民初氛圍,而到陝西後,歷史縱深開始拉長,從馬任內六度遙祭的黃帝陵、到秦始皇陵、漢代的名將馬援墓、再到盛唐文化與佛教興盛的遺跡大雁塔、法門寺,乃至於明代古籍,在在顯示馬英九行程安排對中華文化,甚至是中華文明的高度重視。

馬英九在黃帝陵發表感言提到,「大部分的台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都有極其堅定的信念」,也強調「無論是何黨派,都共奉黃帝做為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共同的始祖」;在西安版本館則表示期盼「中華文明古籍的智慧,如同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繼續照亮中華民族的未來」。

這些談話稿都不是即興演出,也可見馬英九對此行的鋪陳。陝西行程的尾聲,馬英九開始提到「中華文明」,強調這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並以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長沙看漢墓女屍時能閱讀帛書、驚艷外國人為例,讚揚中華文明的可貴。

馬英九在陝西的88個小時行程以文化為主,對台灣內部文化政策爭論以及兩岸關係,都有一定的表態。

就內政議題來說,馬英九這趟迄今為止在大陸的行程,從多維度回應了蔡英文政府近8年來相關政策的諸多作為,包含取消黃帝陵祭典、課本文言文篇數變少、對釣魚台列嶼領土爭議罕有宣示等。

其中,馬英九以《孟子》梁惠王篇「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指出中國歷史上環保概念一點都不生疏、「文言文的古文並不落伍」,算是對台灣課本文言文爭議的具體回應;馬英九也強調「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推崇「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已經超越地域的限制,屬於全人類的共同資產」。

整體看來,對民進黨政府的「台灣文化主體性」、「七十年來史觀」相關政策做法,馬英九似乎已在陝西省的幾處談話中,再度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而就兩岸關係來看,在西安版本館,馬英九閱覽明抄本《使琉球錄》一事,稍對大陸文化政策有了解的人,很容易聯想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在北京版本館視察時,同樣也是由館方介紹《使琉球錄》,並說自己在福州任職時就知道當地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

這很顯然不是「巧合」。大陸四間版本館館藏總數去年就已超過2,500萬冊,還在持續增加中,恰好挑中同本書的機率實在太低;在行前工作準備極為細緻的訪問行程中,馬英九閱覽《使琉球錄》絕非偶然。

馬英九看到《使琉球錄》,就立刻強調這證明釣魚台不屬於琉球,與習近平看到這部典籍後聯想自己在福州工作見到的琉球遺跡,其實兩人反應並不相同,但馬習兩人對於中華古籍的保存都相當重視,習近平強調要加強對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馬英九則提到一定要開放外界使用,隨後更強調努力保存這些典籍與文物,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來看,《使琉球錄》也似乎再度呈現了「求同存異」。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沒連假放了!網轟「行政院矯枉過正」:連中秋節都沒放連假
地震秒致電問平安…挨罵「上課不專心」 遊學生心寒:父母雙亡了
他大推「好市多咖啡球」三秒速成冰拿鐵 網曝:適合螞蟻人
獨/從小遭養母差別待遇 蹦闆因為她發憤要變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