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顛覆力 北美館藝術商店&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大變身

撰文.Jimmy|首圖.柏成設計 提供,攝影.李國民攝影工作室

還可以國外旅行的時候,逛完美術館、博物館之後,總不忘到附設的禮品店中,精心挑選一款別具意義的禮品帶回家;而音樂廳裡的圖書館,典藏了歷年珍貴的表演單和眾多珍貴的演出影像。經由全新的空間改造之後,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藝術商店和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有了煥然一新的空間表情。

北美館藝術商店|旋轉力學的空間擴大術

美術館附設的藝術商店,不僅僅展現美術館與日常生活之間更為緊密的連結,同時也是美術館重要的營收來源,從當今美術館、博物館學的研究分析中,均可見到成功的藝術商店,為美術館在經營上所帶來的驚人注挹。

位於台北市立美術館1樓的藝術商店,受到既有建築空間位置與尺度的侷限,總是屈居於不顯眼的角落中。有鑑於此,北美館特別委請國內知名建築師邱柏文操刀設計,大膽地運用力學設計手法,創造出突破既有限制、可向外延展的陳列展示架,從高而潘建築師所設計的懸臂量體為靈感,透過2組垂直結構各自橫向延伸出五條3公尺以上的懸臂,可分別在店鋪內部開闔、更能延展到大廳空間,除了增加展示面積與應用彈性,更以輕盈的淨白呈現大膽的視覺張力,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商店意象。

隱藏式的照明讓展示櫃顯得更為立體,同時也讓商品的照明更為聚焦。(圖.柏成設計 提供,攝影.李國民攝影工作室)

此外,2018年北美館重新開幕時,曾經針對所有的門票、活動表、電子報、文件夾、場館簡介進行設計改版,而本次再度邀請原設計師林冠名製作北美館的衍生商品。同樣從北美館建築開窗設計擷取靈感,推出「袋走北美館」帆布袋與「貼近北美館」紙膠帶組;其中,「貼近北美館」紙膠帶從美術館展場常見的「請勿越線」提示地貼得到靈感,同時回應疫情重新定義的社交距離,製作成玩趣十足的寬版紙膠帶。

將美術館常見的「請勿越線」提示地貼轉化成為紙膠帶產品。(圖.北美館 提供)

同樣也藉由藝術商店重新規劃的機會,美術館也邀請了挪威插畫家歐西莉.揚森創作的《逛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中、英文試讀本,中文版更限量發行孔版印刷50本,以版畫般的質感帶出插畫家的筆觸與手感,整版書籍預計於5月18日博物館日出版。

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典藏表演藝術的客廳

經歷了7個月的閉館整修之後,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終於在1月20日重新啟用,除了呈現全新的空間情境之外,同時也舉辦了一系列的講座、黑膠沙龍、導覽、主題展等開幕季活動,邀請新舊讀者、會員們共同參與。

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成立於1993年,累積館藏超過19萬件,特色典藏為主辦節目相關文物如海報、節目單、影音資料等,是兩廳院特有的資料。圖書館另外一項特色為大量的視聽資料,約有11萬件。表演藝術圖書館從2005年裝修至今已經過了15年,面臨設備更新、館藏及空間使用率下滑的困境。

常設CD聆聽座位及視聽座位,讀者可借閱館內CD、DVD、演出影音文物等使用。(圖.丰宇影像 攝影)

本次的改裝計畫特別邀請曾榮獲國內外設計獎肯定,具有建築及景觀設計背景,擅長將地景裝置、室內空間、公共藝術與各式硬體整合的彡苗空間實驗為圖書館進行改善工程。設計團隊將收納館藏的櫃體往空間的四周擺放,騰出中間的閱覽交流區,創造出視線能一眼望穿的空間;同時利用回字型的動線,讓不同需求機能的各區域有更清晰的區劃及連續感。

而館藏櫃體以黑色為主色調,降低位於空間中的存在感,讓CD及DVD、書籍等典藏做為空間內的主角被呈現,立面上則使用了大量透明玻璃,使原先被遮掩的建築結構及種種裝修後的原始痕跡被重現於空間中成為新的紋理。空間中使用了部分原圖書館的深色木頭質地,圖書期刊區也承襲了與過往相同的吊燈並重現圖書館中被館藏包覆的廊道感。地坪的部分則特別挑選了較鮮活的色調,配合鏤空天花去平衡深色立面的沉穩,讓空間氛圍更輕快。而2017年劇院整修後退役、乘載無數表演藝術工作者精彩作品的劇院舞台奧勒岡松木地板,也有巧妙的運用,與讀者開啟記憶的連結。

改造後的兩廳院藝術圖書館,形塑成一座表演藝術客廳典藏室的高雅情境。(圖.兩廳院 提供)

更多毅傳媒報導
走進大稻埕的風華歲月 迪化207博物館
原民史料文化的守護者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