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教授獲第六屆唐獎漢學獎 表彰史學研究卓越貢獻

2024年第六屆唐獎漢學獎授予許倬雲院士,表彰他在漢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2024年第六屆唐獎漢學獎授予許倬雲院士,表彰他在漢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唐獎表示,許倬雲院士的研究不僅豐富了漢學領域,­­­­也為後世累積寶貴的學術資產
唐獎表示,許倬雲院士的研究不僅豐富了漢學領域,­­­­也為後世累積寶貴的學術資產

2024年第六屆唐獎漢學獎授予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校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許倬雲院士,以表彰他在漢學領域的卓越貢獻。現年94歲的許倬雲教授深入探討中國長期歷史的本質問題,更在通史解釋上強調文化的包容性與交流,尋求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定位,被譽為一位兼具博雅理念與淑世精神的史家。

 

唐獎教育基金會表示,許倬雲教授的學術生涯以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深刻洞察聞名,自青壯年時期開始將社會科學方法融入史學研究,為專注於學院對話的傳統漢學拓展了新方向。他的學術工作從歷史事實中尋求歷史知識,並將視角從過去延伸至今日與未來,展現一種跨越時代的學問。他證明了漢學可以走出學術象牙塔,與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對話,從而對漢學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許倬雲教授對周秦漢時期的專題研究提出獨到見解,達到「史識」的高度,形成了一種融會貫通的大歷史解釋。他的治學功夫體現於《西周史》對親緣社會之華夏意識的詮釋,《求古編》對文官制度的探討,以及《漢代農業》對精耕細作與市場經濟的分析,這些命題即是他所謂的中國文化「三原色」。

 

許倬雲教授的著作展現了他對國家、民族及全人類的深切關懷,他晚年出版一系列通史著作,以宏觀視角將中國納入世界文明序列。《萬古江河》指出中國文化在擴張的過程中,也不斷受域外文化影響。《史海巡航:歷史問學週記》則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中國歷史,強調中西歷史比較。《華夏論述》更進一步闡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包容性與獨特性,並表達對當今中國走向的關懷。

 

學術研究之外,許倬雲教授1960年代在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導歷史教育課程轉型,培養了一代後輩學者,並打開中國社會史研究風氣,對臺灣史學界帶來深遠的影響。其史學觀點也自1990年代起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成熟而廣泛傳播,產生了重大作用。臺灣大學也恭賀傑出校友獲獎,並表示,許倬雲教授一生經歷家國戰亂與多重挑戰,仍能刻苦勵學,開創生命新局,實為當今學子之表率。他所代表的「廣域」與「實踐」典範,也正是臺大文學院在學術研究及培育人才上所追求的目標。

 

唐獎教育基金會表示,許倬雲教授的學術成就和貢獻,獲得第六屆唐獎漢學獎的肯定。他的工作不僅豐富了漢學領域,­­­­也為後世累積寶貴的學術資產。他的學問與人格,也將繼續啟發未來的學界和社會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