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蓓48歲因子宮內膜癌逝世 罹癌有什麼症狀?什麼族群較危險?

台北市民進黨議員許家蓓今(2024)年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並在馬偕醫院接受治療,原本規劃康復後投入抗癌公益活動,近期病況卻急轉直下,不幸於今(18)日凌晨離世,從發現罹癌至病逝相隔僅4個多月。

  • 北市議員許家蓓罹子宮內膜癌 病逝享年48歲議會同仁不捨

子宮內膜癌如何形成?

長庚醫院醫師林浩指出,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0名,若及早發現並治療,治癒率仍相當高;但如果疾病已擴散到子宮以外的器官,預後就不盡理想。

林浩說明,女性適逢生育年齡,子宮內膜每個月會增厚1次,準備讓胚胎著床,若未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月經;子宮內膜癌就是從子宮最內層長出的惡性腫瘤。

哪些女性可能成為高風險族群?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及長庚醫院資訊,子宮內膜癌的後天危險因子有以下幾種:

  • 年齡:過去多數子宮內膜癌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但近年來病患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

  • 雌激素補充不當:更年期婦女若長期補充過多的雌激素卻無合併黃體素,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

  • 與雌激素有關因子:初經在12歲以前或停經在52歲以後、未生育或不孕女性。

  • 肥胖:脂肪會將荷爾蒙轉換成雌激素,而雌激素過多正是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

  • 糖尿病及高血壓:這兩者通常伴隨著肥胖,但何者才是危險因子目前仍無法確定。

  • 子宮內膜增生:有此病史者較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此外,長期服用治療乳癌的藥物「泰莫芬」(Tamoxifen)也會刺激刺激子宮內膜增生。

  • 其他病史:曾患有大腸癌、直腸癌、乳癌者有較高風險。

前期可能出現的症狀?

林浩表示,停經後出血是子宮內膜癌最典型的症狀,若發生在停經前,則可能出現經血過多或不規則出血。

林浩進一步解釋,陰道出現異常血絲或分泌物、小便困難或不適、性交疼痛、下腹疼痛等症狀,雖然大部分並非癌症引起,但仍建議就醫進行詳細檢查。

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提到,其他症狀如疲倦、厭食、體重減輕等,可能與癌症進展及轉移部位有關。

如何早期發現並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當內膜增厚併有異常陰道出血時,應接受子宮內膜切片檢查或刮搔手術,以確認是否為子宮內膜癌導致。

林浩指出,手術治療是絕大部分子宮內膜癌患者採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認為最有效的療法。一般需切除子宮或輸卵管卵巢,適用病灶侷限於子宮。

林浩補充,如果病理化驗結果顯示癌細胞只侷限於子宮內膜,這些病患往往在接受手術後即可治癒;若癌細胞已擴散到子宮內膜外,術後尚須接受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率。

另外,台灣癌症基金會說明,也有病患採用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療法,治療方式視病患狀況而定,完成療程後也需定期追蹤檢查。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十大抗癌鬥士分享故事 盼鼓勵病友重獲新生
纖維肌痛症患者多女性 醫:莫名疼痛逾3個月應盡速治療
達利展睽違9年再登台 展出但丁《神曲》等121件真跡

看更多相關新聞
許家蓓癌逝 吳沛憶曝牽手照:能遇見互相扶持的伴侶很幸運
許家蓓癌逝 政界多人赴靈堂弔唁!蕭美琴停留15分:活潑開朗的好夥伴
令人鼻酸!邱議瑩曝吳沛憶深情陪伴許家蓓抗癌故事
北市議員許家蓓子宮內膜癌離世 醫:異常出血馬上就醫、定期超音波檢查 遠離致命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