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為什麼左派討厭「苦練」、「苦學」
「如果什麼都不做而成功叫做天才的話,那我不是,如果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叫做天才,那麼,我的確是天才。」鈴木一朗這麼說。
對一個從7歲開始就過著職業選手般訓練的男人來說,鈴木一朗天才的部分不在於他的技術,而是在於他過人的心智。因為這樣的訓練完全不會讓他得到樂趣,還得犧牲所有跟同齡小朋友玩樂的時間,如果沒有超齡的成熟度與決心,根本不可能堅持到現在。我們光回想一下7歲的時候自己在做什麼,就能知道鈴木一朗實在強大到可怕。
「那些訓練從來不會讓我快樂,但我知道它們會讓我成功,我相信父親為我做的一切。」一朗這個「不快樂的堅持」幫助他成功,在一路的成長過程中,他陸續加進了更多的堅持。(摘自《新新聞》1535期〈四十二歲一朗 還在練、還在打,還在創造奇蹟〉)
已故的美國NBA名人堂球員、手持5冠、2座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的Kobe(Bryant),可是每天4點看洛杉磯的日出苦練的啊!帶領加拿大國家男籃代表隊在世錦賽擊敗美國、為加拿大摘下世錦賽首面獎牌,NBA本球季目前為止年度MVP排名第2、奧克拉荷馬雷霆隊的SGA(Shai Gilgeous-Alexander)以前在學校的老師,就這樣形容他的高足,「每天每天他在團練之後,都留下來繼續練習,運球、步法、掩護,不斷地打磨自己的各種基本動作……」這樣的不斷練習基本動作,終於造就了新一代的「2分製造機」。
再天才的選手要取得一定的成就都是要苦練
如果說盛行全球的職業運動除了賽事勝負的激情刺激、選手讓人目眩神迷的技術體能,還讓大家了解到什麼,那就是再天才的選手要取得一定的成就都是要苦練,苦練一堆超級無趣的基本動作,也就是所謂的填鴨。連鈴木一朗都承認練習是最無趣最痛苦的過程,而他卻也承認要取得成功,就是得把這些無趣痛苦的事情做好做滿。
連「天資」遠勝一般人的職業選手,想要成功都得要靠持續不斷的苦練,打磨自己的每一個動作、直到化為肌肉記憶,而且就算攀上了運動世界的最高層級職業運動,仍得要持續日日不斷的苦練,像是1990年代NBA西雅圖超音速隊前鋒坎普(Shawn Kemp),以野獸派灌籃技驚四座,一度被看好是能夠中斷球神喬丹(Michael Jordan)霸業的明星球員,卻因疏於鍛鍊、管理自己,體重暴漲,球技快速下跌,沒幾年就被迫離開NBA。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哪來那麼多的捷徑啊,就你最聰明、別人都是笨蛋?苦練苦學當然不能保證成功,苦練苦學只是能給你多幾分的機會邁向成功,什麼「人家的學習方式比較好」、「美式訓練比較自由、分量比較少」,那種上世紀的胡說八道就別再講下去了。
台灣職棒的富邦悍將隊,被稱為除了戰績什麼都頂尖的球隊,這隊戰績一直起不來、成軍以來從未拿到球季總冠軍的原因之一,就是把「美式訓練」當成「不練」的藉口。兩年前這支球隊把要求苦練的總教練洪一中趕走了,換了新的總教練丘昌榮,這一年富邦悍將季前搞了一個「快樂的春訓」,結果當年球季開打後,場上失誤連連、安打打不出去、戰績慘絕人寰,連連被其他春訓充分的球隊所擊敗,創下多次連敗、勝率超低等種種難堪的紀錄,隔年繼續慘,「不敢讓選手們太操勞」的丘昌榮,球季結束後下台一鞠躬,總教練換人做。
日本20年前開始重新檢討「填鴨教育」的價值
連天分絕頂的職業選手都必須苦練,一般學生天賦不比別人強,是要怎麼快樂學習,告訴他們你們天分不行,不要白費功夫乖乖當底層大眾嗎?
華裔那套苦練苦學的填鴨,讓他們成為美國各民族中,平均課業最好的一群,而且和收入分布相關性不大(窮移民的子弟成績一樣很好),而且成為美國教育體系研究的「顯學」,然後被學者拿來做為「環境決定一切、努力沒辦法改善自身處境」(那樣怎麼改善自身處境?當然是實行共產主義讓大家的環境都一樣啊)這種左派說詞的反證,還在把這種東西當成「華毒」,是和真實的美國社會脫節得太嚴重,還是對左派的愛,讓這些可以做為左派鬼扯反證的事實都給恨上了。
日本在20年前2000年的《東大特訓班》這些作品,就開始重新檢討「填鴨教育」的價值了,然後20年後台灣還在講這種上世紀就退流行的「快樂學習」,真是讓人頭暈。
競爭、競賽毀壞了「利他主義」的美好互助聖杯
有一支左派標榜自己反戰,他們反對國家發展、建置任何防禦性武器保護自己,他們認為你添置更好的防衛性武器,就會讓你的敵人發展更好的攻擊性武器,然後大家一起掉入武力競賽的陷阱,把時間精力和資源都拿來想方設法怎麼殺人。
把這種思維放到個人,就會出現反對任何人企圖用自身努力改善自身處境的行為,基於同一套思維,左派認為你努力就會讓別人也跟著努力。大家一起努力提升自我,社會也會變得更好,不是很棒嗎?不過左派共產主義者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這種只想讓自己變好的自利行為,最後會導致大家都陷入「競賽陷阱」,大家把全副的心力都放在「自己的勝利」上,當然會違背「利他主義」的教誨,無暇去「幫助別人」,這對於高舉「公益」的左派共產主義者,簡直就是邪惡的魔鬼之道。這些左派在上世紀末搞出種種「減壓」、「快樂學習」的教育,說穿了就是反對「競爭」而搞出來的煙霧罷了。
我想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要求,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把「追求卓越」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因為自己的忌妒心去貶低別人的努力就不用了,這種行為對人類社會真的沒有任何的益處。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