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團圓》關鍵推手,60年皮革家族最愛的年味竟來自皮革

賀歲片《詐團圓》幕後關鍵推手之一,德成皮革二代謝淑麗,家族團圓聚餐,少不了一道只有謝家人才知道的「塔香皮革肉末」。皮革肉末是什麼?為何在台灣製鞋發展史扮演關鍵角色?

2023春節備受注目的台製賀歲片《詐團圓》,劇情描述豪門望族因爭權奪利,引來一場充滿算計、爾虞我詐、賭徒覬覦,因「詐騙」而促成的豪門家族團圓飯。

影片中,豪門世家團圓飯被安排在巴洛克式建築裡,桌上有客家鹹湯圓、冬瓜封等傳統手路菜,也有裝飾誇張果雕的酒家菜;私人飛機上,波士頓龍蝦、紐約客牛排與客家封肉,象徵中西的年菜,罕見合體。

不僅有陳淑芳、隋棠、陳昊森、邰智源,電影《詐團圓》的演員陣容有如年菜「佛跳牆」般華麗、豐富。謝淑麗提供
不僅有陳淑芳、隋棠、陳昊森、邰智源,電影《詐團圓》的演員陣容有如年菜「佛跳牆」般華麗、豐富。謝淑麗提供


導演葉天倫的刻意安排,台客文化融合客家古典與西式主流,看似衝突,畫面卻出乎意料,毫無違和感。這是台灣過去六十年來,經濟發展下,融合多元族群演化而成的飲食文化與生活美學的縮影。

事實上,電影《詐團圓》能順利開拍,並堅持到殺青上映,推手除了名導葉天倫,以及被形容有如年菜「佛跳牆」般華麗的演員陣容陳淑芳、隋棠、陳昊森、邰智源外,隱身幕後,二年多前,第一個跳出來出資支持國片的呈洋國際董事長謝淑麗更是關鍵。

謝淑麗(左二)於詐團圓殺青宴上與導演、演員合影。謝淑麗提供
謝淑麗(左二)於詐團圓殺青宴上與導演、演員合影。謝淑麗提供


皮革大廠二代,最難忘童年母親所創的塔香皮革肉末料理

人生即將年屆耳順,對謝淑麗而言,這部賀歲國片講述的故事,與她的人生,有著特殊的情感連結與巧合。

身為60多年歷史的皮革大廠德成二代,排行老二的謝淑麗是五個手足裡,唯一女性,更是接手媽媽,扮演聚攏家族三代與家族企業承先啟後,「家族桶箍」的關鍵要角。

在她心目中,也有一道從小至今,家族三代相聚團圓時,一定會出現的難忘年菜「塔香『皮革』肉末」。

黃菁慧攝
黃菁慧攝


「皮革肉末」乍聽有些不可思議,卻是早期台灣製鞋業與皮革業發展的見證。那是1970年代,台灣代工製造業起飛的年代。寶成發跡的台中,則曾是台灣製鞋供應鏈聚集之地,德成也在這裡誕生。

謝淑麗回憶,當時仍是皮革學徒的父親,帶著母親落腳台中,創業初期篳路藍縷。那時人造皮與自動化還不普及,製鞋用牛皮,大多取自肉牛的下腳料,「爸爸去牛隻屠宰場買一張牛皮,再手工一層層分割。」

謝淑麗印象深刻,每次父親剛買回生牛皮,五個小孩總是興奮不已,「那代表我們那幾天可以加菜,有肉吃了。」她形容,雙親借貸創業,德成草創初期,家裡生活並不容易,很久才能吃上一餐肉。

謝淑麗兒時與手足外婆合影。謝淑麗提供
謝淑麗兒時與手足外婆合影。謝淑麗提供


剛取下的生牛皮,常有些殘留的碎肉,謝淑麗形容,母親會仔細刮下皮下碎牛肉,佐以九層塔等辛香料,料理成「塔香皮革肉末」,能讓孩子們多吃好幾碗飯。

謝淑麗上高中後,德成營運逐漸上軌道,那是台灣製鞋產業的輝煌年代。鞋廠客戶為了搶皮革,經常徹夜守在德成工廠,學徒忙得不可開交,謝淑麗與兄弟手足們放學也得幫忙。

生產線唯一暫停的時刻,就是除夕夜團圓飯,謝淑麗印象很深刻,她與哥哥弟弟會換上過年才有的新衣服,與住在家裡的學徒們,一起團圓吃年夜飯。

多年後,德成營運上軌道,成了台灣知名的皮革大廠,謝家生活寬裕了,但這道塔香皮革肉末,卻沒被山珍海味取代,成了謝家人團圓時桌上必備的關鍵料理。

黃菁慧攝
黃菁慧攝


德成堅持根留台灣,皮革肉末也成為長年除夕飯桌上的年菜

雖然台灣製鞋業與供應鏈在勞工缺乏與成本考量下,大多已西進南遷,德成卻沒離開,堅持根留台灣。

隨著第三代長大後一一回到到家族企業,謝淑麗最大的願望是,替家族企業開創新藍海。她創立的呈洋國際,是國際知名行李箱總代理;威客則用來發展餐飲事業「敘咖啡」。

謝淑麗說,謝家三代雖然開枝散葉,但家族凝聚力很強,逢年過節一定回家團圓,除夕年夜飯,經常是三桌起跳。

如今,皮革取製過程已改良數代,不再有「皮革肉末」,但這道跟著謝家人與德成成長的塔香皮革肉末,依然是謝家人代代相傳,除夕年夜飯桌上,缺一不可的年味。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股王、鞋王豪宅指定他蓋,精湛老董最難忘的肉丸子封肉年菜
有他在就有歡笑!《詐團圓》邰智源:我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要讓觀眾開心
《詐團圓》隋棠:快樂是一個選擇,多看好的那一面,人生就會幸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