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聖嬰對台影響 颱風較遠但壽命長

科學家早就告訴大家今年是聖嬰年,尤其進入下半年,會更明顯感受到它帶來的影響,以台灣來說 因為聖嬰現象,今年夏秋兩季的颱風生成位置、會比往年來的更遙遠,意思是更可能有時間,吸收海面上的溫暖水氣,威力上看中度颱風以上,但聖嬰不只帶來威脅也有好處,是隔年春雨會變得較為豐沛,為乾旱的台灣帶來緩解。

從2020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個冬天的反聖嬰現象即將結束。根據NOA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秘魯外海海溫異常偏暖,聖嬰現象機率高達九成。對台灣來說,因為溫暖的海水往太平洋東部流動,颱風生成位置離台灣遙遠,但有可能出現生命力旺盛的長命颱風,這點要比較小心,但好處是隔年春雨會較豐沛,為旱象頻傳的台灣帶來緩解。

暖化讓地球高燒不退,但現在可能出現聖嬰現象,為地球再添把火。

氣象專家 賈新興:「目前在秘魯,這秘魯外海這一帶,這海水溫度非常地暖。」

圖上看秘魯外海一片紅通通,根據美國預估今年6到8月,有9成以上機率出現聖嬰現象。進一步分析84%的機率會出現”中等強度聖嬰”,56%的機率出現”強聖嬰”。

氣象專家 賈新興:「在今年的4月,5月,6月,它(海水增溫)首次達到0.5℃,到今年的8月,9月,10月,它(海水)如果都持續大於等於0.5℃,那我們就說,這個聖嬰現象就成形了。」

所謂聖嬰,是每隔2到7年,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溫,從2020年開始已經經歷三個寒冬的反聖嬰,如今即將解凍,對台灣,除了暖冬,值得注意,因為溫暖的海水都往東部走,連帶颱風生成的地點,離台灣更遠,更容易出現吸飽水氣的長命颱風。

氣象專家 賈新興:「台灣在這裡出現聖嬰現象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颱風生成位置,都集中在這個象限,比較偏台灣的東南這裡,如果出現反聖嬰,颱風比較生成接近台灣這個象限。」

根據以往經驗,聖嬰現象,隔年會出現較多的春雨,對水情不樂觀的台灣,是件好事,不過遠水救不了近火,嘉義、台南還是亮起水情黃燈,何時颱風來解渴。

氣象專家 賈新興:「整個明顯環境有利於颱風生成,目前預估應該也是在7月21號之後。」

而未來一周天氣,明天起到下周一,清晨到上午,中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台東有焚風發生的機率,全台被高溫包裹,甚至來到37度。

氣象局預報員 謝佩芸:「一直到周四台灣各地的高溫,普遍大概都會在32℃到35℃左右,在周五到周日這幾天,各地的氣溫大概會在34℃到36℃左右。」

颱風季即將啟動,但由於這幾年,颱風經常過門不入,提醒民眾防颱警戒心,還是不能放下。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禽蟎寄生鳥類 注意環境清潔避免遭叮咬
巨城購物中心共善 宣導驗血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