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台灣》 伊能嘉矩著作的一些疑問和討論(三) -----大傑顛社是從大崗山西方遷去的?

伊能嘉矩著《台灣踏查日記》上下冊書影 呂自揚提供
伊能嘉矩著《台灣踏查日記》上下冊書影 呂自揚提供

甲、台灣最早文獻記載的大傑顛社
一、1686年康熙25年第一本《台灣府志》,延續鄭氏東寧王國坊里社名資料的記載,大傑顛社在東寧時代就居住在羅漢門,今內門旗山。
大傑顛社是何時何處前來入居羅漢門,並無明確資料。

二、根據道光5年1825年,官方貼在大崗山後今月世界田寮七星村的水蛙潭社公告,和現存《大崗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等清代番社土地古契,康熙時大崗山後就居住有新港社、尖山社、水蛙潭社、大傑顛社四社。大傑顛社居住在烏山(中寮山)分水嶺東方的羅漢外門(旗山溪州),與西邊的新港社、水蛙潭社為鄰。
依清代官方規定,漢人或改漢姓平埔原住民入墾四社土地,皆須立典賣契約,現存有水蛙潭社最早乾隆5年的古契。

乙、伊能嘉矩《台灣踏查日記》關於大傑顛社的記載:
一、1897年10月15日記載:
「木柵的社蕃又告訴我,屬於舊臺灣縣各蕃社的現況如下:大傑顛社現在分居於蕃薯寮東方的口隘、中隘、尾隘三庄,共七十五戶,二八0人。」(呂按:木柵原住民屬新港社,是助剿黃教之亂,在乾隆35年獲官方准許遷來的。)
10月23日記載踏查行程:
「涉渡二層行溪,經過大湖街,最後到達阿公店街,投宿於一家日本旅館。」(呂按:大湖街今湖內,維新里大社、下社在今湖內路竹。都在阿公店(岡山)北邊)

二、1900年8月17日,訪問屏東內埔老埤庄內頭人潘乾坤後,記載:
(1)「Tapuyen社(大傑顛社),就是漢人所稱的大傑顛社,原來居住在維新里的大社及下社(蕃語地名叫做Peita),明鄭時代被鄭氏部將討伐後,退到大崗山後面的尖山附近,後來又被閩人驅趕,少數人留在尖山附近原地,大部份的族人遷到羅漢門的地方,住在蕃薯寮的西北側番仔寮,最後遷到其東南側,亦即番薯寮的口隘、中隘、尾隘等地。」

三、1903年明治36年,旗尾山人(呂按:是伊能嘉矩的筆名)在《臺灣慣習記事》月刊上,撰〈蕃薯寮管內新港卓猴及大傑顛社熟番之移居及沿革〉(呂按:此文後來王詩琅翻譯成中文,被誤解是王氏著作),記載:
「大傑顛社熟番之口碑亦與新港社熟番相同,原居住於大湖街附近海邊彼達「Pe-ta」之地,迨鄭氏平臺,次第為漢人所驅逐,橫過深水及嶺口而入管內來,最初居住於羅漢外門里溪州附近一帶之地,後亦為漢人買收或騙取其田園,乾隆十八年中受生蕃討伐之命,而驅逐之後,劃地移居六張犁以北之地,即口隘中庄、尾庄、大埔、溝坪等地。」
四、伊能嘉矩二則日記記載的羅漢門大傑顛社,說是明鄭時,從堯港大崗山附近之「Peita」「Pe-ta」,即大湖街附近海邊、維新里大社、下社遷去的。他在1909年《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維新里」條,對大傑顛社的記載大致相同。

丙、結論、伊能嘉矩關於大傑顛社之遷徙的記載,明顯是有疑問的誤解,也與荷蘭文獻不合。

一、 作者根據荷蘭《熱蘭遮城日誌》等第一手史料,2014年著《打狗 阿猴 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河畔出版社),也發表多篇討論荷蘭新港社聯軍1635年12月25日,攻打堯港、大崗山附近搭加里揚社之「搭加里揚之戰」後,高雄平原從二層行溪到下淡水溪原住民,皆驚慌逃遷到屏東平原,從此無番社居住,土地被荷蘭佔有並逐漸拓墾。搭加里揚社於1646年改名阿猴社。
而且,高雄平原原來居住有許多社,打狗村社與堯港搭加里揚是其中二大社。

〈搭加里揚之戰〉詩圖卡 呂自揚提供
〈搭加里揚之戰〉詩圖卡 呂自揚提供

〈搭加里揚之戰〉詩圖卡 呂自揚提供

二、依生活經驗,在1897-1903年,那個山林荒莽,交通不便,知識與生活圈皆很有限的年代,居住在偏僻山區,生活窮困,人口不多之蕃薯寮的大傑顛社熟番和屏東內埔新埤庄頭人潘乾坤,不可能皆知曉遠在今高雄北邊,二層行溪至阿公店溪之間的「Peita」「Pe-ta」和維新里、大社、下社、尖山等地方的許多小地名,也不可能知道是鄭氏時就有的小地名。
伊能嘉矩所說的「Peita」「Pe-ta」、大湖街海邊和大社、小社,皆在堯港和大崗山附近平原,在1635年「搭加里揚之戰」後,已從此無原住民村社居住,怎麼還會冒出一個「大傑顛社」在鄭氏時由此遷去羅漢門?
這些地名是伊能嘉矩踏查行程,走過大湖街到路竹(大社、下社)、阿公店,沿途所經過地方的地名。
由此推論,伊能嘉矩知道羅漢門清康熙時就居住大傑顛社,不屬鳳山八社,不知來源,就根據自己在堯港大崗山附近踏查的地名,再參考清代一些文獻史料,所想像連結而成大傑顛社是從堯港沿海平原遷去的記載,只是把它記載成是訪問熟番的報導。
伊能嘉矩的記載,應是踏查時看到高雄平原這麼大,清代已無番社,原來不會只有南高雄遷去阿猴的打狗一社,廣大北高雄全無番社。因此想像東方山區羅漢門的大傑顛社,應是從北高雄堯港附近遷去的,才合南北高雄平原皆有番社的歷史地理實況。
可惜,伊能嘉矩的記載並無任何文獻根據,也與荷蘭文獻不合,所記寫的明顯是誤解。
三、也有人說大傑顛社就是搭加里揚,是不知搭加里揚已於1635年逃遷到屏東平原,並於1646年改名為阿猴的誤解。荷蘭文獻,未有大傑顛社是高雄平原搭加里揚人遷去的記載。
四、高雄平埔族的歷史,凡是不知荷蘭時期的1635年,有發生搭加里揚之戰,造成高雄平埔族大逃遷到屏東平原的討論,可說多是誤解歷史的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