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台灣》最早為台灣平埔族拍攝影像的湯姆生

世界第一張「月世界地形」相片。1871英國湯姆生攝, 威爾康圖書館授權 呂自揚提供
世界第一張「月世界地形」相片。1871英國湯姆生攝, 威爾康圖書館授權 呂自揚提供

湯生來台馬各牽,打狗登陸到甲仙;
台灣原民留影像,木柵母子最迷人。-〈湯姆生
一、清帝國1858年開港通商,開始有許多西洋人來台灣。
相傳葡萄牙人在1540年代,就發現美麗台灣島而取名為福爾摩沙,並未登陸。
1624年,荷蘭入佔福爾摩沙(東番)大員港,建熱蘭遮城,是最先來台灣的歐洲人。荷蘭人1662年被鄭成功趕走,直到1858年「天津條約」清帝國開放北部淡水、雞籠港和南部安平、打狗港通商,並可在島內旅行和傳教,才開始又有許多西洋商人來台灣,也有傳教士。
二、1871年英國湯姆生在傳教士馬雅各牽線下,專程來台灣照相
1871年來福爾摩沙台灣的英國人約翰‧湯姆生,是專程來照相的攝影師。
照像機在1840年代發明。湯姆生在1862年就追隨哥哥來新加坡從事攝影,並到東南亞各地旅行拍照。
1871年湯姆生到廈門時,巧遇已在福爾摩沙南台灣傳教行醫多年的蘇格蘭同鄉馬雅各醫師,在馬雅各的描述牽線下,帶著笨重玻璃板相機,在4月1日一同坐船來打狗。
湯姆生在打狗港拍照後,即和馬雅各坐船到安平府城拍照。然後由馬雅各陪同,從府城前往東方內山平埔部落旅行拍照。
湯姆生在山區坐轎子,僱多位苦力扛攝影器材,穿越崎嶇險峻的山嶺溪谷,經拔林(左鎮)、木柵、柑仔林(今內門溝坪附近)、甲仙埔,直到荖濃、六龜里(六龜),探訪平埔部落,一路拍攝山水風景和純樸、善良的平埔原住民。
三、湯姆生為十九世紀台灣留下珍貴人文風景和平埔族影像,張張精彩。
湯姆生在打狗拍照打狗港風情和打狗山,也有竹筏和漁夫撒網捕魚。
在安平府城照的有竹筏、牛車、紅瓦屋,也特別去拍了荷蘭人十七世紀留下的熱蘭遮城(堡)的城牆殘跡。
湯姆生在木柵拍的平埔族照片,有竹管茅草屋教堂的男女合照,有男女個人、二人照,男人薙髮,女人綁頭巾,皆穿平埔族傳統服飾,有男人手拿獵槍和台灣土黑狗,也有婦人用揹布巾把幼兒揹抱在左胸前的相片。
在荖濃、六龜拍了原住民族人在溪邊、竹叢和茅草屋前的照片。
木柵平埔族屬新港社,荖濃六龜是大武壠社,兩社的生活影像,相近而有不同。
四、湯姆生是最早來福爾摩沙拍攝平埔族照片,張張珍貴
馬雅各已先在拔林、木柵建教堂宣教行醫,很得原住民信任。在馬雅各的協助下,湯姆生所拍的眾多相片,不論生活習俗、服裝穿著和坐站姿勢,原住民皆很自然大方。
湯姆生所拍的人文風景和平埔族民情風俗生活照,可說張張精采,張張珍貴,都是高水準、很有歷史文化代表性的拍照,是歷史上最早來福爾摩沙拍照的珍貴影像,珍貴記錄著十九世紀的台灣歷史文化,令人讚賞。
湯姆生回去後,曾將他在福爾摩沙的旅行拍照,寫成遊記報導,在歐洲書刊發表。

五、木柵女人揹抱嬰兒在胸前的相片,是最美麗迷人的台灣平埔族影像
湯姆生所拍的山水風景,我最喜歡的是在內門木柵與左鎮之間,所拍那張光禿崩裂山丘相片。
這種台灣特殊地質景觀的光禿地形,以田寮崇德的「月世界」為代表,今都稱為「月世界」地形,北從台南玉井、左鎮、南化、龍崎、高雄內門,往南到高雄的田寮、燕巢,約35公里。月世界地形田寮在地人都叫做「白崩坪」。

木柵母子像,十九世紀台灣最美麗迷人的平埔族影像,1871英國湯姆生攝 威爾康圖書館授權  呂自揚提供
木柵母子像,十九世紀台灣最美麗迷人的平埔族影像,1871英國湯姆生攝 威爾康圖書館授權 呂自揚提供

木柵母子像,十九世紀台灣最美麗迷人的平埔族影像,1871英國湯姆生攝 威爾康圖書館授權 呂自揚提供

湯姆生拍攝的平埔族相片,最美最生動的,是木柵一位母親以傳統寬長揹布巾,揹抱著嬰兒在左胸前的母子像。
這張152年前的木柵母子照,母親穿著平埔傳統衣服,綁頭巾,大眼睛,雙眼皮,面貌清秀,以左手和揹巾揹抱在左胸前的幼兒很健康,正仰著頭安詳入睡。整個畫面,生動自然,溫馨甜美,母愛流露,令人感覺越看越美麗,越看越迷人,是湯姆生為十九世紀台灣平埔族,留下的最美麗最迷人的影像。
六、我跨海向英國徵求湯姆生相片授權
我是高雄田寮月世界在地人,一直在追尋探討家鄉田寮月世界的歷史人文地理。2012年6月在高雄美術館的「湯姆生的世紀影像展」,看到這張「月世界地形」相片,真是驚喜感動不已。這是台灣歷史上最早的一張「月世界」相片啊!

2015.4.6聯合報呂自揚跨海徵求英國相片授權。呂自揚提供
<br />
2015.4.6聯合報呂自揚跨海徵求英國相片授權。呂自揚提供

2015.4.6聯合報呂自揚跨海徵求英國相片授權。呂自揚提供

身為從小就生活在「月世界」裏的月世界荒山子弟,感謝感動之下,就請高雄美術館,提供收藏相片的英國威爾康圖書館連絡信箱。
很高興在連絡付費後,取得「月世界」與「木柵母子」等4張相片授權,作為我書寫家鄉文史地理之用,真是歡喜和感謝。
附記:
甲仙文史工作者游永福,已依湯姆生所拍相片、報導和行走路線,一一踏查,並詳細翻譯考證解說,著成《尋找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