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台灣》 詩寫台灣、台南400年的五首詩

一、寫400年前台灣、台南五首詩
今年2024年,是荷蘭1624年來福爾摩沙大員建城400週年,是台南400年,也是台灣400年。

我把荷蘭時期的歷史與古蹟寫成五首詩,是開創性以詩證史的五首詩,詩中有歷史,歷史中有詩,讀來琅琅上口,可從中了解400年前台灣、台南的歷史,淺白生動,印象深刻。

歡迎大家以吟誦這五首,來歡祝紀念台灣、台南400年。
這五首詩是:
福爾摩沙台窩灣,荷蘭入佔三八年;
熱蘭遮城斷牆在,台江滄海變桑田。〈熱蘭遮城〉


熱蘭遮城牆砲堅,延平趕走紅毛番;
改名安平設兩縣,台灣開基四百年。〈安平古堡〉

原民賣地紅毛番,紅毛建城治台灣;
原民紅毛皆已遠,赤坎城樓憶當年。〈赤崁樓〉


東番海島大員港,港邊居住新港人;
荷蘭建城沙洲上,船來船往叫臺灣。〈台灣之島名〉
日登瑯嶠驚官府,葆楨鯤身建金城;
砲台依舊紅磚老,登城遙聞海浪聲。〈億載金城〉


二、荷蘭時期五首詩的歷史故事
相傳1540年代,葡萄牙人首先發現美麗的台灣海島,以Formosa福爾摩沙為島名,美麗島台灣從此進入世界舞台。
1624年荷蘭人自澎湖入佔當時大明稱為東番的福爾摩沙大員港,在先後建熱蘭遮城和赤崁樓二磚石城堡,成為國際商港,船來船往,漸以台灣作為熱蘭遮城、大員港和台灣全島的島名。


1661年鄭成功大軍自鹿耳門登陸,1662年趕走荷蘭紅毛番,成為台灣王。將熱蘭遮城改名安平鎮,設承天府和天興萬年二縣,軍隊屯墾台灣南北路。
清代熱蘭遮城漸殘破,沈葆楨1876年挖舊牆磚去建億載金城。清代赤崁樓毀壞,在原址改建中國閣樓式海神廟和文昌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