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隨筆》同出南師紅樓的學長張良澤 -- 南師傑出校友葉石濤、杜正勝、張良澤



今年三月,收到張良澤教授寄來他創立和主編的《老人文學叢刊8》。
張教授是台灣第一個台灣文學系--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的創系主任。他研究編輯日治時代台灣文學,和蓃集台灣文學資料,對台灣文學的推動是有很大貢獻的學者,現仍在熱心推動「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成立與規劃,孜孜不倦,熱情未減。

讀張教授在《老人文學8》寫的《餘生日誌》專欄,才知去年獲選為成大傑出校友的張教授,也是南師人,是我台南師範普師科(初中畢業考上讀三年)的學長,真是高興。就寫了一封信向學長致敬,並寄上三本也是台灣文學的近著《文學情緣土地情》、《那流逝的鄉村歲月》、《詩寫台灣》,和有一篇黃福鎮〈析論呂自揚《詩寫台灣》〉的《中國語文》773期,敬請南師學長雅正指正。

良澤學長收到信和書後,百忙中回信外,把我的信放在今年五月號《老人文學叢刊》9的《回響》裏,也在《餘生日誌》中寫了一則日記,記寫同是南師紅樓出身之南師人的這一台灣文學情緣,對我這學弟殷殷鼓勵。《老人文學》原文如附圖和附錄:
○ ○
同讀南師紅樓三年普師科出身,高我五屆的良澤學長,是中國文學和台灣文學教授的高手,一眼就「雅賞」出三本拙著「都有大量的彩色圖片和詩作。台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入詩,無不有圖為證」,還很客氣和幽默的說他:「讀了呂老弟的著作,既羨慕又嫉妒」,「能與呂自揚同出紅樓,引以為傲」。


 
他在給我的信中也寫說:「你的才學在我之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百讀不厭,容我慢慢欣賞。咱們南師人情同手足,心連心,學不厭,教不倦,願永不止步。」
很感謝良澤學長對學弟「學不厭,教不倦,願永不止步」的深切互勉,只是其中的溢美,說我才學在他之上,雖是對同是南師紅樓三年出身之南師人的謙虛與鼓勵,仍讓我這南師三年,功課作文皆欠佳的學弟,實在太感愧不敢當,愧不敢當。
123年歷史的南師(台南大學)校友人才多,每年皆依分類選不同領域的傑出校友。良澤學長是2007年,以台灣文學的成就貢獻,獲選為南師傑出校友的普師科學長啊!。
 

葉石濤是第一位以台灣文學成就貢獻,獲選為1990年的南師傑出校友,念的是一年的特師科。與我普師科同班的杜正勝,是第一位中研院院士的1992年南師傑出校友。)
2022.6.25
○ ○
《老人文學8》摘錄
一、《回響・呂自揚》(二〇二二年三月十八日,寄自高雄):
很高興收到寄來的《老人文學叢刊8》,至為感謝。
拜讀大作〈餘生日誌〉,才知張教授是我們南師普師科的學長,五二級學弟呂自揚(呂豊民)謹在此向學長致敬。
茲寄上拙著《詩寫台灣》、《文學情緣土地情》、《那流逝的鄉村歲月》,敬請學長不吝雅正。另有《中國語文》月刊七七三期,內有黃福鎮撰〈呂自揚《詩寫台灣》析論〉,亦請不吝雅正。
又,寄來該輯第六十九頁〈施慶琳俳句之賞析〉「作品6芋頭…」一文,讀來很有意思。也看到文中有多處把「番薯飯」寫作「地瓜飯」。
很多作家也都把番薯、番薯葉寫作地瓜、地瓜葉。個人感覺,以台語唸起來並不順口。拙著《那流逝的鄉村歲月》的第一篇〈不諳一個芋仔番薯〉,也有談到這個地瓜的寫法。
每看到有人在賣「烤地瓜」,我如有去買,都愛笑著對賣烤地瓜的小姐先生說:「妳/你們若把「烤地瓜」的招牌,改成「烤番薯」,買的人一定更多。」閒話鄉土言語,願博一笑。


二、〈餘生日誌〉張良澤 三月二十日(週日)
南師晚我五屆的學弟呂自揚贈我三本著作:《文學情緣土地情》(二〇一五年)、《那流逝的鄉村歲月》(二〇一六年)、《詩寫台灣》(二〇一九年),三書皆由河畔出版社出版。外加《中國語文》第七七三期一冊。
三本著作中,都有大量的彩色圖片和詩作。台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入詩,無不有圖為證。想當年我被禁足於日本時,發願返台後必走遍台灣各鄉鎮;如今返台住麻豆已逾十五載,卻連麻豆區都沒走透透。讀了呂老弟的著作,既羨慕又嫉妒。他不但深入鄉野,且對歷史掌故皆有斬獲,連日本的景點都比我熟悉。
承贈書且題詩於扉頁,
其一曰:「鄉村美麗身影,歲月珍貴記憶」
其二曰: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牆砲堅,延平趕走紅毛番;改名安平設兩縣,台灣開基四百年」
能與呂自揚同出紅樓,引以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