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隨筆》喜慶請客辦桌,人客坐八仙桌


一、喜慶請客都坐八仙桌
高雄田寮月世界鄉村習俗,請親友吃飯,台語叫請人客,結婚喜慶請客,也叫請人客,即請客。以前人家的飯桌,都是用八仙桌,請客也都坐八仙桌。
平常家裡請客,都是自己煮食。請的人多,就叫親友的婦女來幫忙。
結婚喜慶親友多,坐很多桌,都是請煮食的師傅廚子來煮。
正方形八仙桌,四邊各放一條長椅條,一張椅條坐2人,一張八仙桌可坐8人。都要算好親友可坐幾桌,來準備辦煮幾桌的菜,預估桌數叫按桌聲。
因此,人們就把請廚子辦煮幾桌菜請人客,叫做「辦桌」。

喜慶請客辦桌,皆坐八仙桌。吳淑玲呂自揚提供

二、扛八仙桌要有體力和技巧
喜慶請客辦桌,八仙桌和椅條都是向鄰居一家一家去借,去扛去搬,庄裡的八仙桌不夠,就到隔壁庄去借。
八仙桌和椅條,互相借來借去。請客完再扛搬回去還。為免把桌椅還錯,八仙桌和長椅條的底下,大多有寫名字或做記號。
請客時,八仙桌都擺在庭院或附近空地。庄裡看到有人在扛八仙桌,大多是有人家要請人客辦桌了。
八仙桌皆實木做成,很重,肩頭扛著四支長桌腳,桌面正方形的大八仙桌,前後重心不平衡,扛時想把上面二支桌腳抓穩,要有好體力,也要有技巧。
尤其是門小桌大,要把八仙桌扛出門和扛進門,不是扛著就能直接進出,是要知曉進出屋門時,怎樣側轉身進退的技巧腳步和姿勢。

呂自揚扛八仙桌進出屋門。門小桌大要有體力和側身進退技巧。呂自揚提供

三、廚子煮食賺工錢,幫忙親友食菜尾
早前喜慶請客,都是主家先算好請客桌數,請廚子開好菜單,由主家自己採購菜料和飲料。
廚子當天帶著煮食工具,有的兼帶端菜人員,前來按桌數煮食。
煮食大鍋叫大鼎,是用農家平常煮豬菜(番薯、番薯葉)養豬的大鼎。杯盤碗筷是用租的。
廚子煮食辦桌,和木匠、土水師到人家家裡施工一樣,都是自帶工具來做,只賺工錢。
請客散席後,廚子都會把回收的剩菜,合煮滾成大鍋菜,叫菜尾。來幫忙的親友婦女,就抬著菜桶,一家一家把菜尾舀分給有來幫忙和出借桌椅的人家,叫食菜尾。
很多50、60歲以上的人,大都會懷念那年代的食菜尾,味道特殊,回味無窮。
岡山曾有醫師不參加喜宴,包紅包時向主家說:「分些菜尾就好」。
四、內門廚子首先統包菜料和桌椅到家煮食辦桌
1970年代,高雄內門有位廚子師首先設計喜慶請客,把請客的食材採購、桌椅碗筷飲料和端菜人員,皆由廚師包辦到家來「辦桌」服務,按桌數收費,如同在都市大餐廳的宴客。這種到家辦桌的服務方式,非常省事方便而廣受歡迎。

呂自揚扛八仙桌。呂自揚提供

內門其他廚子看了,也皆以同樣全套方式替人辦桌。內門辦桌師傅多,口碑相傳成名。
其他各地方的廚子也皆效法,現在已成為在餐廳飯店喜宴之外,不分城鎮鄉村普遍流行的辦桌請客方式,大小廟會也皆如此辦桌。
統包的辦桌,桌椅都是輕便型,桌子圓形或正方形,舖紅塑膠布,場面氣氛和坐八仙桌差很多。

坐八仙桌食飯,是很悠久的歷史習俗。現在不分城市鄉村,幾已無人在家坐八仙桌吃飯和請客坐八仙桌了。
喜慶請客辦桌的方式,是歷史文化與民俗的一部分,因方式的改變,許多鄉土歷史文化,都一直在流逝和被遺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