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氣切」?正確觀念必須了解 這因素是關鍵!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常聽過來人說,決定親屬是否氣切是個重大決定,要想清楚後果!疾病引起重症需要靠呼吸器維生時,在醫療現場,醫生往往會建議插管的病人做氣切,但對多數家屬來說,是否簽同意書是一個相當困難決定,有人會擔心家人會不會因為這個決定而受苦,一輩子臥床、無法好好善終,面對氣切該怎麼決定,依然還有不少人對氣切感到不安,臨床醫師指出是否要做氣切,何時要拔除氣切,對病人未來的影響都需想清楚。

(圖/資料庫)

根據《TVBS新聞》採訪,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陳柏升表示,大多數接受氣切手術的病人,因為可以維持呼吸道的暢通,在疾病的治療或是照護品質上,會有較大幅度的進步,但也因為疾病的長期需求,需要長時間與氣切共存。完成氣切手術後,空氣由氣切套管進入氣管後,不會經由聲帶引起震動,所以無法發聲。

一般會施作氣管切口術的病人,通常是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醫師會與家屬及病人討論,是否要施作氣管切口術。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胸腔科主任周建宏則指出,病人如果還有呼吸器的話,他這個呼吸的耗費力量也比較少一點,有些病人的話,他其實做完氣管切口術之後,他口跟鼻的衛生也會好一點,之前如果是呼吸衰竭插的管子的話,這個管子一直放在經由口鼻的話,口鼻衛生就會比較差。

事實上什麼時候要拔掉氣切呢?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陳俊男則解釋,只要原來需要氣切的原因給排除掉以後,舉例來說,病人因為口腔出血,我們需要一個暫時性的呼吸道,那我們保有他的呼吸之後把血止好,他其實就可以拔掉氣切了。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護理部加護病房護理長李美淑舉例,有個阿嬤接受了氣切,在加護病房後續有脫離掉呼吸器,轉到病房之後,阿嬤也成功的有回到家裡,後續家屬也很感謝我們,推薦他做這個氣切手術。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馨葆指出,對於家人來說要不要使用呼吸器,或者要不要做氣切,永遠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以他的腦部,或是呼吸的功能,能夠恢復清醒,或者他的呼吸可以脫離呼吸器的機會,大概有多大。

成大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王聖媛接受媒體採訪則表示,氣切在急重症、呼吸衰竭的病人,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病人在嚴重呼吸衰竭時,需要接受氣管插管才能救命,但如果短期內疾病無法復原、無法脫離呼吸器、或者需要高頻率的抽痰、這時候醫師就會開始和你討論氣切的議題。

面臨氣切如何抉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耀東建議,開刀術後無法脫離呼吸器,或是因為肺炎,呼吸衰竭無法脫離呼吸器,那經過氣切手術之後,那等到原來的這些造成呼吸衰竭的原因改善,其實還是有一部分患者其實可以永久的脫離呼吸器。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陳俊男舉例,若有一個腫瘤很大,造成病人呼吸困難,就會做一個暫時性的氣切,讓病人先能夠呼吸,接受治療,等腫瘤小了以後。一樣可以拔掉氣切。

綜合上述醫師提醒,臨床上當患者病情穩定,有一定剩餘壽命卻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時,為了降低病友長期插管的痛苦,通常會建議患者考慮是否要進行氣切手術,患者與家屬會陷入兩難狀況,在生命的最後,如何活下來與活得有尊嚴,是無法避免的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
研究示警:體內「1維生素太少」早死風險狂飆! 吃蛋、鮭魚都可補回來
每4位「舉弱男」就有1位小於40歲! 男性「不行」可這樣根治
野外別亂摸!姑婆芋中毒嚴重恐「呼吸衰竭」 毒物科醫師授:誤食急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