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救動物嗎? 《災害防救法》的修法爭議

上個月,花蓮發生規模7.2大地震,康姓教師為了拯救她的寵物貓而折返天王星大樓,不幸在餘震發生後罹難。災後傾斜大樓清拆過程中,一些愛貓人士在清拆現場希望繼續救援在大樓裡的貓咪;另一方面,網上瘋傳天王星大樓的業主在現場哭求不要阻撓清拆的畫面。部分網友認為貓只是畜生,人的性命和財產比較重要,也有人指出世上有那麼多動物不救反而到災區欺壓災民,愛貓人士之舉實是無理取鬧的。

善待動物是一種選擇

有些人認為「貓是畜生」,把人和動物完全區分出來。在古代就有人畜之別的觀念:「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在《孟子. 離婁下》雖然有說到人跟動物是有區別的,但「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說明人跟動物的差異並不多,人類雖有行善的能力,但無法脫離動物性,人仍然可以選擇善待動物。

不過其實多數人還是認為應該優先考慮人類的安全和需求。他們認為,由於資源有限,將資源分配給動物的救援可能會削弱對人類的救助效果。這次的清拆過程發生的愛貓人士衝突事件雖然引發了不少爭論,但最終負責清拆的工程人員還是選擇救援動物,他們在趕上清拆時限的同時,把受困的寵物貓和雞成功救出。

有人問為甚麼不救其他動物,而是選擇性救援,比如為人類提供食物的畜牧業也殺害了不少動物,難道這些動物的生命比較廉價?事實上,動物與人們的不同關係影響著人們的選擇,比如,寵物跟飼主之間的共生關係,對許多動物主人來說,寵物是家庭的一部分,救助動物可以幫助減輕主人的情緒壓力和悲傷。

至於牧畜業的道德問題,在現代社會也有愈來愈多關注。工業化讓人免於親身經歷宰殺動物的痛苦,一般人較少機會用刀切割和烹煮除了魚類海鮮外完全活體的動物,而多數情況都是從市場買處理好的肉類食材回來,增加了對動物的道德距離。但隨著對動物福利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人們開始重新評估工業化農業帶來的問題,更多人開始提倡和實踐如植物飲食和更人道的飼養方式等替代方案。

不只是為了動物 《災害防救法》的討論

這次引發爭議的其實主要是一些現場的愛貓人士可能阻礙到救援和清拆的行動,而不論是那些受災的居民,還是在清拆行動中救出雞和貓的工程人員,他們都有各自己的困境和選擇,也有一些熱心救助動物人士在不影響拯救過程下到現場支援。

這次的事件明顯反映出台灣社會上有許多關注受災動物的人,其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出修改《災害防救法》,讓動物納入拯救的範圍裡,讓專業受訓練的人士協助動物的救援。此建議在網路上引起不少反彈的聲音,其中很多就是不想為了動物救援而影響救援工作。

這次災害突如其來,卻因為動物權益在災難發生時,並沒有任何法規管理和充份的準備,所以各方人士各自提出各種臨時的建議,甚至有人擅自行動,最終干預了現場的消防和清拆人員,造成衝突。若能夠在動物救援這個議題上開放理性討論,為未來災害救援作出更好的規劃,或者能避免下一次災害發生時的混亂和衝突。

作者》甘甘 香港人,目前在台。寫在台見聞同時又會說起香港往事。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律政司促谷歌下架「願榮光歸香港」歌曲
香港白色恐怖瀰漫 科大校刊延期噤若寒蟬
內在小孩(下)與永恆小孩的和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