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校園親密關係暴力 教育部舉辦研習 保護學生人身安全

東吳大學社會發展處姚淑文處長
東吳大學社會發展處姚淑文處長
王如玄律師
王如玄律師
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
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

近年校園有發生親密關係暴力事件,態樣與「數位/網路性別暴力」及「跟蹤騷擾事件」議題關聯,對此,教育部今年度(111年度)辦理兩場「大專校院校園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實務處理與輔導」研習,宣導並提升大專校院專業輔導人員的知能,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

 

兩場「大專校院校園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實務處理與輔導」研習,多位專家均發表看法。其中,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常見數位性暴力的發生場域包括線上交友網站、多人線上遊戲或詐騙網頁、應徵工作等,另未經當事人同意將私密影像散布於網路,可能合併有性勒索的報復暴力或跟蹤騷擾行為;東吳大學社會發展處姚淑文處長認為,跟蹤騷擾防制法今年(111年)6月1號施行後,大專校院處理學生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在不同階段(過度追求/戀愛暴力/分手暴力),可能發生性騷擾、跟蹤騷擾、家庭暴力防治法所定的家庭暴力或親密關係暴力,甚至在分手時會散布親密照片或影像。

 

王如玄律師則強調,校園執行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等性騷擾防治三法,係透過學校行政作為,分別保護工作權、受教權及一般的人身安全,但被害人亦得併行運用刑法、民法、社會秩序維護法與跟蹤騷擾防制法等法律規定來主張其維護權益,因此建議學校人員學習與理解這些法律,以加強保護被害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