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北方嬌客 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舉辦華江小水鴨特展

「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讓學生認識在地生態、體認濕地保育的重要性
「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讓學生認識在地生態、體認濕地保育的重要性
老松國小同學們將學科知識結合展覽內容,深化學習成效
老松國小同學們將學科知識結合展覽內容,深化學習成效
老松國小輔導主任張瓈文帶著學生參觀「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
老松國小輔導主任張瓈文帶著學生參觀「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
華江溼地守護聯盟李咸亨理事長參觀老松國小同學介紹濕地常見植物
華江溼地守護聯盟李咸亨理事長參觀老松國小同學介紹濕地常見植物
「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以圖文呈現,將生態環保意識向下扎根
「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以圖文呈現,將生態環保意識向下扎根

為了讓學童親近自然,增進對在地生態的認識與瞭解,進而成為環境永續的守護者,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與老松國小,攜手社團法人臺北市華江溼地守護聯盟、中華民國水資源環境教育學會,策畫「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以豐富完整的圖文資料呈現華江溼地的生態之美,邀請大小朋友一同觀賞這寓教於樂的展覽。

 

策展人華江溼地守護聯盟李咸亨理事長表示,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內的沙洲濕地裡含有大量的有機質與腐質物,適合許多魚蝦與貝類在此生長,進而成為鳥類覓食理想的場所。每到秋冬交替的季節,華江雁鴨自然公園成了許多冬候鳥的棲地,其中也以雁鴨科鳥類最多。為了讓大小朋友對華江濕地生態有更深的認識,本次展覽以大型彩色輸出展板呈現為主,藉由珍貴的影像資料,介紹「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的地理位置與景觀生態。包括從「艋舺文化在華江」、「航照圖下的華江風水」,介紹河岸城市發展歷史與人文采風,和近年來濕地的範圍變化,以及週遭環境演變與生態榮枯問題。

 

李咸亨理事長指出,不同於到動物園觀賞動物,在華江雁鴨自然公園是屬於開放性戶外空間,要欣賞動植物前,就要先瞭解這些生物的特性,像是小水鴨是屬於冬候鳥,要等到西伯利亞進入冷冽冬季,牠們才會成群結隊往南飛,因此在9月到隔年3月才會現身在華江雁鴨公園。為了讓觀眾能認識進而分辨候鳥和留鳥的不同,並能瞭解公園在地生態,本次展覽也規劃了「華江昆蟲大進擊」、「華江的嬌客」、「華江野花園」等單元,介紹濕地常見鳥類、植物與昆蟲等多樣性物種,讓參觀的民眾進一步認識號稱「華江三美」的禾草芋蘭、球翅螽斯與小水鴨。此外,展場內也規劃網美打卡專區,透過精心布置模擬華江濕地情境,提供民眾拍照模擬體驗。

 

老松國小鄰近華江雁鴨公園,不少學生在周末和家人到公園遊玩、騎單車。何明澔同學也多次到雁鴨公園欣賞小水鴨,透過這次的展覽說明,讓他知道原來以前在河濱看到的小水鴨是來自遠方的嬌客,也認識更多的鳥類,進而學會分辨哪些是候鳥、哪些是留鳥。在展覽中也看到動物所面臨的生態危機,雁鴨公園的小水鴨族群數逐年下降,他有感而發說,如果人們一直破壞生態環境,可能會讓候鳥不再飛來停留,因此要好好保護生態,給予牠們好的棲息地,持續維護臺灣的生態特色。

 

除了讓學生認知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外,本次特展也提供課本外的深化學習。老松國小輔導主任張瓈文表示,五年級社會課介紹到臺灣地理位置為國際交通樞紐,由於課本上的文字敘述較為簡單,因此透過展覽的圖文呈現加以驗證,讓同學更深刻認識臺灣在國際交通上和自然生態上的重要性,除了延伸課程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將學習與生活連結。

 

「小水鴨之華江戀情」特展從即日起於鄉土教育中心展出到11月13日,除了為即將展開的華江雁鴨季活動暖身外,也希望能提升在地學童對環境教育的興趣,增進附近社區居民對華江濕地前世今生的瞭解,進而重視濕地保育的永續工作,透過公私協力維護小水鴨及各物種的生活棲地。配合本次展覽,「華江溼地守護聯盟」安排數場戶外導賞活動,課程全程免費,報名資訊可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