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溪邊小動物 中市水利局展現筏子溪生態保育成果

台中市水利局在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舉辦認識溪邊小動物,近距離動物觀察體驗。(圖:水利局提供)
台中市水利局在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舉辦認識溪邊小動物,近距離動物觀察體驗。(圖:水利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在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舉辦「認識溪邊小動物,近距離動物觀察體驗」,透過環境教育,展現筏子溪的生態保育成果,並強化台中市與筏子溪的情感連結。

水利局表示,筏子溪水域及陸域環境孕育了各式各樣的兩棲爬蟲和無脊椎動物,活動透過館內互動體驗及標本、活體展示,並透過講師專業解說、介紹及引導下實際接觸蟾蜍、蜥蜴及蛇類等活體動物,以及館務人員導覽館內鳥類標本及水域生態,使參與民眾可近距離觀察溪流常見的各類動物,藉此深入了解筏子溪流域內各種動物棲地環境。

水利局說明, 「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設有出現於筏子溪的原生物種的溪流生態水族箱與特生中心提供的鳥類標本,可以見到許多台灣本土的淡水魚蝦貝類與水草造景,像是台灣石賓、多齒新米蝦、石田螺、黃頭鷺、本土八哥、大白鷺、小白鷺等,筏子溪是台中第一條運用生態工法的溪流,因此有柳枝工法、拋石護岸等生態工法介紹,讓民眾能更了解筏子溪的生物多樣性,另外也可直接經由3樓空橋到達筏子溪迎賓廊道遊覽風光,沿路上均有設置植物解說牌,增加知識教育性。

水利局指出,館內近期也舉辦過「溪流生態保育體驗」活動,實際操作模擬吹箭管,擬真體驗生態學家如何進行野生動物麻醉、移除及研究的工作,未來市府將持續舉辦系列活動,讓更多民眾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共同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張文祿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