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食材 從心改變剩食問題

中國時報【陳俊雄╱台北報導】 「原本總會剩下二大桶廚餘,現在如果有剩菜,我們就要檢討是不是哪邊有問題?」全台中小學營養午餐供應來源雖不盡相同,「不好吃」卻是學童們的共識,根據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2016年統計,由會員負責的100所北市公私立學校,每天產出10公噸廚餘,一年浪費達1.87億元,之後雖透過惜食分享減少,但剩食問題依舊存在。 新北市育德國小學務主任陳至韋指出,學校推動營養5餐專案除了改建食育教室,老師也規畫課程教學,透過認識食材、飲食禮儀提升飲食內涵,讓學童增加對食育的興趣;小朋友實做茶葉蛋、地瓜圓、在菜園裡種植蔬果,親自實踐農食農教育,對「惜食」有更深層的認識。 原本只用醬油、醋、鹽、糖4種調味料的校廚慧琴阿姨、玉清阿姨,也在灃食主廚林奕成到校指導下,多元料理手法及菜單,讓師生對每天的午餐充滿期待。 陳至韋說,以往每天都會剩下二大桶的廚餘,現在卻幾乎看不到,學生把飯菜吃光,讓校廚阿姨們更有成就感。 育德國小校長林朝隆笑著說,剛開始還有老師對是否推動營養5餐提出異議,本學期每天營養5餐價格調漲10.5元,全校師生家長竟無一反對,讓他驚訝不已。 但減少營養午餐剩食還不夠,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超市和量販店每月平均廢棄食品高達500公噸,買回家後在冰箱腐壞的食物不計其數。透過家庭、學校的食物教育,讓惜食觀念深植在孩子心中,並落實在生活裡,才能達到惜食與廚餘零廢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