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告知 憂鬱患者核保、理賠仍有望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秋末入冬為憂鬱症好發時節,無論是環境或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壓力,都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憂鬱症狀,如何避免變成「拒保戶」,壽險業者呼籲,「誠實告知」仍是最上策。 由於慢性精神病患的自理能力低於常人,發生意外傷害的機率較高,通常壽險公司承保前,會先瞭解被保險人的病症程度、治療狀況,針對個案進行審慎評估,若非屬於重度憂鬱症狀,只要主動詳實地告知病症,還是有機會可以通過核保。 壽險業者表示,過去憂鬱症尚未普遍時,即使被診斷出來,許多人還是會礙於面子選擇隱瞞,雖然當下看似順利通過核保,但如果被保險人日後申請憂鬱症理賠時,在保單生效兩年內出險,且被發現「帶病投保」的事實時,仍會遭拒絕理賠,並解除契約。 據統計,台灣每年有至少60萬人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其中罹患憂鬱症更不在少數,為避免投保權益受損,建議在投保前留意「誠實告知」這項要點。 事實上,雖然壽險和醫療險的要保書,健康告知內容不一,但只要是針對精神疾病相關問項,像是過去5年內是否患有「精神病」而接受醫師治療、診療或用藥的告知事項,都必須勾選「是」。 為深入瞭解病況,壽險公司會請患者填寫問卷,詢問內容大致包括罹患精神病的發現時間、患病時的症狀、就診醫療院所、治療方式、是否追蹤治療、痊癒狀況等。 壽險業者指出,當接獲精神疾病個案投保時,會透過增加保費、限制保額或拒保等幾種方式辦理,對於病症情況嚴重者,很可能會被列為壽險、意外險和醫療險的拒保戶。 若遭壽險公司不願承保,卻又想為自己建立醫療帳戶,建議可改投保較不受健康條件限制的年金險、養老險等保險理財商品,為自己存下一桶金,應付年老時可能產生的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