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報越來越多 權威形象落漆

氣象署若誤報越來越多,將有損權威形象,後果更是由全民承擔。圖為中央氣象署舉行山陀兒颱風警報記者會。(本報資料照片)
氣象署若誤報越來越多,將有損權威形象,後果更是由全民承擔。圖為中央氣象署舉行山陀兒颱風警報記者會。(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2023年從「局」改制為「署」,組織人數不變,但顯然是被更寄予厚望。可惜的是,改制後的氣象署表現平平,一般日若誤報大家還不會特別計較,但在重要時刻給出相反的資訊,就難獲得外界支持。

今年中秋節,氣象署預測北部多雲、無緣賞月,但當晚台北市民抬頭卻見到月光如水,與預期完全不同。這次山陀兒颱風來襲,氣象署示警颱風將要登陸,結果全台民眾睡了2個晚上,醒來都發現山陀兒還在高雄外海打轉,颱風假都放到心虛了。

颱風假該放還是不放,一直是各縣市首長的難題,賴清德總統一度被封為「賴神」,就是因為2012年天秤颱風來襲,南台灣縣市全部宣布放假,唯獨台南市拍板不放,網路上罵聲一片,隔天無風無雨,風向驟變讓賴一戰封神。雖然如此,賴清德還是在後來的梅姬颱風吃虧,從神變回人。

在縣市首長決策是否放假的背後,能獲取數據的唯一來源就是氣象署,而作為台灣最權威的氣象單位,鮮少人會質疑氣象署的分析,即使預測有誤,也只能感嘆一句「天有不測風雲」。

這不代表氣象署可以大意,當誤報越來越多,磨耗的是氣象署的權威形象,後果更是由全民承擔,每天颱風假經濟產值就損失300億元,氣象分析當然要更加嚴謹,並且更虛心檢討,而不是讓人看到菁英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