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網傳判斷鳳梨是否打生長激素的方法影片?外觀無法作為判斷依據

網傳「鳳梨芯大、表皮有裂痕的,很有可能就是打了生長激素」的訊息和影片。經查證,此傳言在 2015 年經媒體報導後已被有關單位澄清,雖然錯誤的報導已下架但近幾年仍然不斷流傳。MyGoPen 實際詢問鳳梨果農與水果盤商,鳳梨果芯的大小主要是和品種、植株、季節等有關,不能以此判斷是否有使用生長激素;此外,植物本身就會有天然激素,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且在成本及品質考量下,現在已經很少有鳳梨果農會使用。


分辨鳳梨有沒有打生長激素?

原始謠傳版本:

鳳梨芯大、表皮有裂痕的,很有可能就是打了生長激素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影片中宣稱鳳梨的芯如果很大很粗、表皮有裂痕,高機率就是有打生長激素的說法是否正確?

(一)以「鳳梨」、「生長激素」為關鍵字進行搜尋,查找到類似說法至少在 2015 年就已經出現,當時《華視新聞》以「激素催熟鳳梨! 吃多恐性早熟」為新聞標題發布報導,指出鳳梨和香蕉有施打生長激素的問題。

但很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就發布新聞稿澄清,表示該篇報導不實,其中鳳梨的部分,農委會解釋,使用生長激素不但不會提高甜度,反而還會降低甜度;而且鳳梨芯的大小和有無施用生長激素不一定有關,主要是和品種特性、植株大小及生產季節有關

之後,《華視新聞》將該篇報導下架,目前僅剩 Yahoo 入口網站有保留當時的報導,根據關注農業議題的《上下游新聞》指出,《華視》坦承查證不周,內部已在檢討;但此後,這個說法仍不時在內容農場網站、社群媒體、影音平台流傳,MyGoPen 在 2020 年時亦有發布過相關的查核報告。

(二)MyGoPen 實際詢問鳳梨果農與水果商,果農明確表示,果芯大小和有無施打生長激素無絕對相關,而且一般沒有用生長激素的鳳梨,吃起來味道清甜可口,若用了生長激素,反而就不好吃了。

果農分享選購鳳梨的簡單小撇步,民眾可以觀察攤商現削鳳梨的情形,如果一削下去,鳳梨的果實汁液就流得很誇張,「有可能」是有使用生長激素。但這只是一個小方法,不能只憑此直接認為「一定」有施打生長激素。

水果盤商則指出,植株勇、植株大的話,正常來說鳳梨的果芯就會偏大,不是絕對就是打生長激素造成的,有無施打生長激素其實也沒辦法從鳳梨的外觀判斷;不過一般的確不會選果芯大的鳳梨,但這是因為芯粗肉少,要是芯太硬不能吃,那就少很多果肉可以吃了。

另外,盤商也表示,現在其實很少果農會在鳳梨上打生長激素了,因為成本不符,水果賣出去的收益都不夠買藥的花費;農委會 2015 年發布的新聞稿中亦提到,在原料果上使用生長激素是早年鳳梨罐頭外銷加工的時期,當時使用的原因是可增加果實周徑與提高水分含量。


食用含生長激素的水果對人體是否會有影響?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 2015 年的「保健闢謠」專區中就有民眾提出相關問題,對此,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劉文俊引述幾位專家的說法進行回覆。首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所長葉志華指出,有植物體內天然就存在的「植物激素」,以及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這兩種。

而果農若欲使用生長激素催熟,應是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葉志華認為,如果按照建議的使用劑量、時期和方法,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危害;若未依建議使用,可能會使作物過快增長,對農產品品質和口感會有一定影響,但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危害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葉綠舒教授也認為,植物生長激素不可能具有動物生長激素的活性,因此植物生長激素對人體的賀爾蒙也不會產生使孩童性早熟這麼誇張的影響;簡單來說,植物生長激素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危害。

劉文俊解釋,植物生長調節劑與動物激素完全不同,目前尚未發現它們之間有何共同的生理影響,兩者的成分不同、作用也不同,動物激素對人體的影響很大,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體基本沒有影響。


結論

(一)鳳梨果農與水果盤商表示,無法以果芯大小及果實外觀來判斷是否有施打生長激素,因為果芯大小主要是和品種、植株、季節有關。

(二)植物本身就有天然的「植物激素」,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且在成本及品質考量下,現在其實很少有鳳梨果農會使用。


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 激素催熟鳳梨!吃多恐性早熟?
上下游新聞 - 鳳梨生長激素性早熟?農試所駁斥,華視坦承查證不周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激素催熟鳳梨 吃多恐性早熟

延伸閱讀:

【影片】鳳梨太甜要當心,恐施打生長激素?錯誤新聞已下架
【誤導】長得直的香蕉別買?打了激素?長得彎的才是好香蕉?專家:傳言說法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