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黃耆是抗癌特效藥?預防肺癌長期使用?錯誤說法!務必尋求正規治療

網傳「抗癌特效藥殺死體內 99% 癌細胞」、「癌症晚期也能救」的影片貼文,宣稱肺腺癌晚期患者吃了黃耆之後能控制病情、與癌細胞共存,不只能治肺癌,健康的人也能預防腫瘤。經查證,專家表示,單一病例不能代表其他人也有同樣效果,不同肺癌病人的肺癌類型、期別、基因表現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黃耆雖是好藥,但再好的藥都不能長期使用,用藥不但因人制宜,也必須依病情因時制宜。


黃耆能預防肺癌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肺癌晚期被判活不过2个月,3个月后癌细胞消失一半,6个月后癌症完全康复!这个抗癌“特效药”很便宜,却能杀死体内99%的癌细胞,做饭时多加一点,一辈子都不患癌!【家庭大医生】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癌症類型、表現,期別不同 單一病例不代表全部情況

MyGoPen 致電諮詢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暨中西整合科主任簡采汝,她兼有中醫、西醫執照,且為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針對網傳黃耆抗肺癌的影片,她表示肺癌分不同型別、期別,不能一概而論,網路的說法太過片段,肺癌主要分為二大類,第一大類是跟抽菸關係密切的小細胞肺癌;第二大類則是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再分為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大細胞肺癌等。網路所提病例敘述不清,分期、病理特徵、基因表現都不清楚,某些基因型肺癌可能本來預後就較好、進展較慢,再加上中藥的幫助,病人是可能可以和癌症並存一段時間,但是不代表所有的癌症或病患都適合如此,不應該以單一未清楚敘述病歷的個案妄加推論


「單中藥無法完全根除癌症」 宜中西合併治療

傳言提到「固本防癌的秘笈是黃耆」,而且「固好本可以預防腫瘤的發生」,簡采汝醫師表示,黃耆雖然是《本草備要》中上品的藥, 但是在發炎陰虛或火氣旺的時候,也不能大量長期使用,任何用藥都不能長期單一使用、需要因時制宜,根據患者當下證型表現調整。簡采汝醫師強調,不管哪一味中藥都有它的價值,但是最好由合格具現代醫學背景的中醫師處方、且配合西醫治療,她表示,現代醫學治療癌症之所以能成為主流,是因為有實證醫學做背景,標準用藥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但中醫藥也有一定價值療效,所以不會被湮沒,但是也是因為傳統中醫缺乏現代醫學方法的佐證和純化,目前雖然深具潛力,臨床也能輔助西醫治療、降低副作用、提升免疫力,但是距離某一中藥能根除某癌症,這樣的說法上仍有很大的距離。

簡采汝提醒患者,切莫因為治療上的恐懼而誤信偏方;有些處方雖然可以緩解症狀、提升體力,但是中醫用藥講究辨證論治,需要隨患者情況調整,民眾不宜抓住某個藥物,聽信片段故事,就無限放大、持續單一用藥,反而誤解了中醫藥辨證論治、隨證調理的動態精神,若因此病情變化卻未能及時發現,反而徒增後續治療困難,和對傳統醫學的誤解。


個體病況不同 處方不宜複製或吃好道相報

簡采汝醫師指出,中醫藥的價值及在於個別處方、滾動調整、四時不同,沒有哪一帖藥的處方可以完全複製給他人長期使用,即便是同樣的癌症,都有很多種不同的基因表現;現代醫學「精準醫療」的發展,是根據基因表現選藥,其實就是強調個體的差異性,和中醫的理論不謀而合。但中西醫用藥處方的不同,來自於中藥處方多為複方,不易為現代醫學方法認證,而癌症病患情況不比健康養生單純,不但用藥複雜,並且使用時也要考慮交互作用的問題,因此最好由了解中西醫藥的醫師給予專業諮詢較為安全

簡采汝醫師呼籲民眾,臺灣醫療發達、中西醫師健全,民眾與其誤信片段報導,不如就醫尋求專業;以臺北市聯合醫院為例,就有血液腫瘤(中西整合)的門診可以諮詢,中西醫整合在癌症上的應用主要分為以下 4 大方向:

(1)術前術後幫助傷口復原:可在手術前以中醫提前介入,目的為提升身體質量及免疫,讓身體有足夠本錢去開刀。術後一旦恢復可以正常進食後,中西整合也能加速傷口恢復。

(2)化療或標靶治療的同步輔助,幫助完成療程:西醫在術前或術後的輔助性化療,都帶有毒殺癌細胞、但也會傷害正常細胞的特性,配合化療週期搭配適合患者體質的個別化中醫藥處方,能減少副作用的程度及血球低下的時間,使得患者更能按照標準療程的間隔接受治療。

(3)減少放射線治療對黏膜的傷害:直腸癌及肺癌、頭頸癌,是最常接受同步化療、放療的族群,同步化放療對黏膜造成的傷害若能輔以潤燥養陰藥材,就可減少黏膜傷害、有利後續治療。

(4)西藥已有抗藥性病患,減少副作用:轉移性或復發性腫瘤患者,比方乳癌、肺癌、大腸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多半經歷多線標靶或化學治療,對某些西醫藥物已有抗藥性,且身體機能低下,能選擇的藥物減少,中醫藥的個別化介入,可以協助血腫科醫師及患者,更有效的減少用藥副作用。

簡采汝強調,中西醫整合治療充滿前瞻性,唯一禁忌就是患者「不明就裡」,將坊間或其他病友們覺得有效的方劑,自行配伍使用,忽略了疾病和人都是是動態的,需要隨病情的進展、隨西醫改變化療或標靶處方,而中醫藥也隨之改變;舉例而言,乳癌、肺癌、淋巴癌治療常用的處方包含小紅莓、紫杉醇、白金、抗血管新生標靶製劑等藥物,分別會有不同的副作用,例如水腫、神經病變、噁心疲累等,不同癌別及用藥中醫有不同的相應對策,西醫看病、中醫看症,中醫藥並非不能抗癌,只是未經萃取成純抗癌藥;目前使用複方以全人醫學、協調器官平衡為基礎,做滾動式調整,而中醫精準互補現代醫學將會是未來方向,簡采汝呼籲民眾,由專家處方,西醫、中醫雙邊合作才能真正收抗癌之效。


結論

傳言影片提到「固本防癌雞的秘笈是黃芪、大棗和枸杞」,「不但能治療肺癌,健康的人也能預防腫瘤」,但兼有中醫、西醫執照的專家表示,不管是黃耆或是任一味中藥,都必須因應不同癌症類型、表現,期別、症狀等不同而動態調整,再好的藥都不能長期使用,現代醫學的西藥有其實證價值,中藥則能發揮輔助治療、減少副作用等功效,但是「單靠中藥能無法根除癌症」。


衛教資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抗癌新展望 中西整合於癌症的現代應用

諮詢專家: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暨中西整合治療科主任 - 簡采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