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好故事,故宮南院成「冷宮」?

圖片來源:故宮南院FB
圖片來源:故宮南院FB

作者/獨立評論 文/黃宗鼎

根據故宮統計年報,2018年故宮南院的參觀人次最終只有76萬,比起2017年竟又多掉了近23萬,相較2016年的147萬,已差不多是被腰斬的數字。在展覽吸引力持續降溫的情況下,南院變成「冷宮」的惡夢不斷迫近。

在這個沒有說好故事,便不會有好商品的世道,以及缺乏「有感」就難說是好政策的年代,南院的發展方向與策展取向已到了必須嚴肅以對的時刻。

▎要做事,也要說好故事

說好故事的概念,在這幾年被習近平叫得震天價響。特別是旗艦計畫「一帶一路」,可說是中國對外說故事的主題。一帶一路之名主要扣連著漢代張騫通西域及明朝鄭和下西洋兩個歷史掌故,藉由這兩個中國對外交流「佳話」的包裝,在最初成功粉飾了一帶一路的擴張主義面孔。在一帶一路被中國內部批判為撒幣外交,並為西方國家抵制之餘,北京當局不斷責成所屬做好政治宣傳工作,陳明一帶一路不搞軍事同盟、不設債務陷阱,而是所謂「南南合作」(指開發中國家的合作)的宏觀實踐。

我們台灣所謂的「有感」,亦即中國大陸的「獲得感」。由於一帶一路高度排擠中國內部經濟建設資源,加以中國在扶貧、打貪兩大施政主軸尚難給予人民有明確「獲得感」,一帶一路的正當性一再遭到質疑。習近平於是在20188月底開始強調一帶一路與中國內部發展計畫對接的必要性,宣示一帶一路將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計畫對接,盼中國人民對一帶一路產生較具體的「獲得感」。

回頭檢視南院的困境,其實恰恰是說不好故事與缺乏有感的問題。

▎缺乏自我特色的故宮南院,如今成了北院「分館」

去年我在《獨立評論》與《天下雜誌》所提供的一些建言,即在倡議南院與南向國家博物館對接合作,說好故宮「非華夏國寶」的故事,藉以跳脫北院分館的經理模式。一年之後的南院雖有改變,但總體還是令人失望的。

南院的幾個陳年舊展,包括佛像展、茶文化、織品展,仍然吝惜下檔;而「新」開設的玉器展,不過是北院的老劇目。加上由北院接來的三國鄭問特展,在在使得南院「北院分館化」。至於真正新設的花器展,則是有些離奇的創意,也就是在骨董花器之中擺置人造花及假水果,這等搭配有礙文物風雅不說,動輒阻擋了觀賞重點文物所需要的光源,著實令人錯愕,不禁讓我想到《韓非子》裡那個捨本逐末、買櫝而還珠的鄭國商人。

故宮南院遊客大量流失之際,依附於南院底下的紀念品部門與郵局倒顯得業績不俗。南院新設的品牌授權廳,說明了南院對文創與商業化的重視。但故宮豈是國企,南院對於品牌授權的關注豈能高過於策展之本務,又豈能多過於院區植被的養護?為何南院的展覽不再能夠聚攏人群,南院的植栽始終無法茂盛枝葉?難道終究是南院先天「地利」不良所致?難道真是嘉南以往過度種植甘蔗導致「地力」貧瘠?我始終以為,「人謀」以外的問題,實在難怨,而把故事說好,讓遊客心嚮往之,才是南院存在與存續之理由。

去年南院找了我和幾位朋友進行了一場座談。猶記得當時在座的南院長官表示,南院正在規劃亞洲港口城市文明展。或許推出這個真正為南院量身訂做的展覽,尚且需要一些時間,但南院持續破底的年度參觀人次,對門遲遲不敢開幕的長榮文苑酒店,以及冷卻的周邊經濟,恐怕已非時間所能治癒。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2019國際書展活動攻略!17場精選講座,給愛書也愛知識的你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