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從俄烏戰爭中受益?

文 / 歐陽永叔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雙方不斷宣傳,真相越來越難以查明。兩份有關中國的重要調查報告已經出現,這些報告是由西方媒體發表的,並可能得到贊助,以幫助他們的敘述。然而,這些調查報告中提供的數據不容忽視。俾路支智庫網絡(BTTN)的研究官員阿傑邁勒·汗(Ajmal Khan)發表在最新一期《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的<誰從俄烏戰爭中受益?>(Who is Benefiting from Russo-Ukraine War?)分析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從中受益。

中國在不同時期購買液化天然氣的情況

第一份報告重點關注液化天然氣(LNG),揭示了中國在不同時期購買液化天然氣的情況。考慮到該報告和數據,中國在戰爭爆發前不久就開始購買和儲存世界上93%的液化天然氣,這表明中國意識到俄羅斯即將發動襲擊。報告還指出,中國以前從未購買或儲存過如此大量的天然氣。這表明中國要求俄羅斯將戰爭推遲到冬奧會之後,因為中國正在主辦奧運會並擔心捲入衝突的後果。通過在戰前這樣做並建立戰時儲備,中國表明了對俄羅斯襲擊烏克蘭的預期。本質上,俄羅斯從一開始就對中國抱有信任。

中國小麥收儲量歷史上第二次超出配額

第二次報告中國小麥收儲量歷史上第二次超出配額。此前,中國從國際市場購買的小麥低於配額,招致美國的批評甚至攻擊。然而,這一次,中國購買的小麥數量超過了配額,導致儲備耗盡。20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購買了1250萬噸小麥,其原因尚不清楚。目前,中國已儲存小麥1.4億噸,並從國際市場採購1200萬噸。中國每年的配額為900萬噸,超額採購超過300萬噸。年產小麥1.2億噸,

中國已經意識到俄羅斯在決堤中扮演的角色

俄羅斯指責烏克蘭破壞大壩是為了誹謗俄羅斯,聲稱俄羅斯正在變成一個恐怖主義國家。相反,烏克蘭聲稱俄羅斯破壞大壩是為了阻止烏克蘭進入該地區,這表明俄羅斯在加強其在東北部地區的軍事存在的同時對該地區的安全缺乏關注。因此,烏克蘭的襲擊計劃被有效阻止。

人們想知道烏克蘭的理由是否看起來比俄羅斯更有力。俄羅斯更有可能對大壩的破壞負責。因此,第二份報告暗示,中國已經意識到俄羅斯在決堤中扮演的角色,促使中國提前關門。如前所述,雙方持續不斷的宣傳使得查明真相具有挑戰性。戰爭最初幾個月發生了一起重大事件,當時從俄羅斯到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在海上遭到破壞。

與此同時,美國指責俄羅斯,俄羅斯也指責美國。然而,有必要分析誰從這種情況中受益。不可否認,這些管道的破壞對美國有利。首先,歐洲持續受到俄羅斯的壓力,但隨著俄羅斯帝國的衰弱,這種壓力也隨之減弱。因此,歐洲迅速參戰並提供援助。其次,美國能夠以更高的價格向歐洲出售液化天然氣。這場戰爭讓人們逐漸認識到俄羅斯是歐洲內部的威脅,導致國防預算增加,從美國購買的國防裝備激增。因此,美國從這場衝突中獲益匪淺。

美國、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從中受益

自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爆發以來,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從中受益。美國利用這一形勢在全球高價出售武器、石油和天然氣。同樣,阿拉伯石油和天然氣也變得更加昂貴。中國利用這場衝突,用人民幣以較低的價格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資源。此外,中國還收購了煤炭。印度也從俄羅斯採購石油,用俄羅斯貨幣支付,然後賣給世界各地。

這場戰爭給烏克蘭造成的損失最為慘重,烏克蘭已成為戰場。俄羅斯也遭受了廣泛的損害,影響了其經濟和國防能力。在這兩個國家之後,歐洲面臨著巨大的損失。儘管如此,俄羅斯廉價天然氣的供應已經停止,迫使歐洲國家以昂貴的價格購買天然氣和石油。結果,許多歐洲人的生計崩潰了,該地區正在努力應對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