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怕調查權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歷經30年,「國會改革五法」終於在藍白合作下順利三讀過關,但引起爭議的「調查權」,民進黨欲去之而後快,引發在野黨高喊「究竟在怕什麼?」最早提立院擁有調查權的是民進黨,如今卻打臉昨日的自己,令人嘖嘖稱奇。

國會改革五法是520前後最受關注的議題,也是立院換屆後在韓國瑜領軍下浴火重生的關鍵。民進黨反對的理由如總召柯建銘所說,大法官解釋立院僅擁有「調閱權」,與監察院調查權產生扞格,當年他發現自己「擴權」才做了節制。

柯建銘吃了誠實豆沙包,總算揭露民進黨的「擴權」迷思。不過也因此讓外界疑惑,反對調查權是否有其他原因?改革法案三讀前,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爆料,經基地台比對手機訊號分析,民進黨凱道選前之夜、519民眾黨集會及青鳥活動,三場參與者是不同批人、年齡層也不同。

問題就在這了。民進黨上台後把政府變全家,全家變我家,中華電信是否把當年「疫調」的基地台三角定位拿來協助政治偵防,應該說清楚。此次王義川事件,綠化的監察院當然不會查。高雄員警洩露打詐專案個資被法院判3年,王義川洩露10萬人的個資,請問該怎麼判?

調查權是國會的輔助權利,卻是面對重大公共利益需要的強制權。美國國會常辦聽證會,之前要求臉書創辦人祖克伯說明洩露個資的情況並致歉,也找來TikTok執行長周受資逼問其經營模式,著眼的都是公共利益,而不是從爭權奪利的狹隘角度看問題。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立院有調查權,疫苗進口、雞蛋採購等案的真相才能攤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