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虛擬資產監理強度 逾7成民眾盼比照金融機構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6日電)台灣虛擬資產市場成長,根據最新調查,有71%受訪者希望虛擬資產的監理強度與金融機構相同,23.6%認為與一般商業組織相同的監理強度即可,認為不用監理者僅有5.4%。

金管會今年9月公布「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指導原則」,公會也可望近期成立,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為進一步洞悉使用者樣貌和需求,委託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並攜手幣託集團(BitoGroup),今天公布「2023虛擬資產大調查」。

遠東商銀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戴松志表示,匹夫無罪、懷「幣」其罪,加密貨幣本身沒有罪,有罪的是利用加密貨幣洗錢、詐騙者,加密貨幣是一種新興投資工具,需要銀行和虛擬資產交易所合作,建構出安全合規的交易環境,而遠銀早在2019年開始與台灣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合作,滿足虛擬資產使用者需求。

他指出,透過這次調查發現,各世代族群對於虛擬資產的了解程度、投資方式、和對監理法規的期待,皆有所不同;以嬰兒潮世代(59至77歲)來說,是相對較不熟悉虛擬資產的族群,因此對安全更為重視,在選擇投資平台時,對交易安全性的重視程度最高。

戴松志表示,嬰兒潮世代中,有68.5%的受訪者認為,由金融機構提供虛擬資產,會提高持有虛擬資產意願,顯示嬰兒潮世代族群更信賴傳統金融;同時,有82.9%的人希望虛擬資產的監管方式與金融機構相同,傾向採高度標準監管強度。

調查發現,接觸過虛擬資產的群體中,有高達近63%的受訪者表示有獲利,且自評對虛擬資產熟悉程度越高,獲利比率也越高;再者,接觸虛擬資產時間越久,投資獲利比率越高,以10年以上接觸者來說,贏家率高達75%。

至於何種交易方式最容易獲利,根據調查,運用閒置資產錢滾錢的放貸交易,有獲利的調查者比率高達68.7%;使用AI機器人幫忙操盤的量化交易,有獲利的人達68.2%;其他由高至低依序是流動性挖礦67.5%、GameFi(遊戲化金融)67.3%、質押66.7%、NFT(非同質化代幣)65.7%、合約交易64%及現貨交易62.2%。

根據職業別來看,調查指出,金融業、學生是獲利比率最高的族群;從星座檢視,獲利排行前3名為摩羯座、雙子座、水瓶座。

戴松志表示,調查顯示,受訪者選擇虛擬資產交易所時,持有過虛擬資產的人中有80.9%的人最在意交易安全,70.9%的人在意出入金便利,65.8%的人重視是否符合法規監理。

針對期望的監理強度,有71%的受訪者希望虛擬資產的監理強度與金融機構相同,23.6%認為與一般商業組織相同的監理強度即可,認為不用監理的只有5.4%。調查也發現,自評較為熟悉虛擬資產的人,普遍希望有比較彈性的監管方式。

遠東商銀Bankee「2023虛擬資產大調查」在今年9月20日至10月6日之間,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發放對象包括社群媒體使用者、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客戶、台灣幣託交易所客戶及學生族群,共回收3434份有效樣本數,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1.67個百分點。(編輯:楊蘭軒)1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