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10到15歲學生網路過曝 逾半在乎社群貼文回應影響情緒

以IG等社群媒體經營人際關係、在網路找看有興趣的影音與資訊,是多數10到15歲學生的日常。

《親子天下》調查近萬名學生發現,19%的學生每天花超過4小時使用社群媒體,手機不在有34%感到焦慮,另有50%在乎他人對自己Po文的回應。

調查主持人潘乃欣說明,「有些人甚至他沒有貼文,就單純是看同學的臉書貼文,然後是IG的貼文,他都已經覺得很焦慮了。」

過度暴露在網路下,導致手機影響自身情緒,而從虛擬回到現實,9%學生說完全不喜歡任何科目、30%學生說聽不懂上課內容、超過6成1兒少聽不懂時不敢發問。

被問及是否擔心失敗就不嘗試?有3成3表示同意。

學者指出,學生身體的安全、食物的安全比較好了,但心理安全了嗎?

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表示,「心理的環境其實是變的更不安全,也就是害怕失敗,然後害怕被嘲笑,害怕被點名做記號、被評價。青少年最需要的是,他要學會的不是社會比較,而是叫做社會參照,這是2個很不一樣的概念。」

楊俐容強調,青春期的孩子更需社會情緒學習來面對失敗,而大人們應多給肯定和鼓勵,而非僅是去稱讚結果,給予孩子安全感並強化心理韌性。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公車站牌無遮蔽學生路邊等車 相關單位會勘校方建議挪站牌
台東載學生車輛車禍 駕駛失去生命跡象學生輕傷
跨領域趨勢起 台大推「校學士學程」自組必修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