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同志愛情被投訴 朱宥勳:這是在救人

(實習記者陳貞雅/採訪報導)《國語日報》日前刊出由作家朱宥勳撰寫的專欄文章〈你可以為任何人心動〉,文中提及同性之愛,「人本來就可以對任何人感到怦然心動」,但此文卻引來大批家長向報社投訴。朱宥勳接受Yahoo奇摩新聞訪問時表示「這是在救人」,希望活在孤獨情境裡的性少數青少年們,可以知道「你的生命有人支持」。

(圖片來源:國語日報臉書)
(圖片來源:國語日報臉書)

面對接踵而至的投訴意見與反對評論,朱宥勳表示,在這次事件中,相較於抱持反對意見家長,更令他擔心的對象是這些家長的孩子。他擔憂地說,在這麼多反彈的家長當中,若剛好有人家中的孩子不是異性戀,那麼這些孩子會生活在怎樣的巨大壓力下。「對多數人而言,家是最安全的避風港,但是對他們來說,家庭反而變成他們的壓力源。」

朱宥勳說,這個專欄從今年1月寫到現在,一直以來都在向青年學子倡導要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要什麼,一如過去的寫作主軸。他自認在這篇文章裡,並未提到特別新穎的性別概念,卻已經能引起這麼多家長的激烈反對、積極向報社投訴,著實讓他相當感慨,也意識到原來還有這麼多人無法理解、接受這些觀念,更讓他覺得這篇文章的存在有其必要。

有家長質疑,他們有權利不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觀念,而朱宥勳的文章正是在剝奪他們的權利,針對這個說法朱宥勳反駁說,在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7到19條明文規定,所有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在教育上都應該被平等對待、多元並陳,對於家長這樣說法,他認為完全是有問題的。

即便這次接收到不少反對聲浪,朱宥勳坦言,台灣整體社會對於性向的理解及討論,確實是在朝正向發展,但同時他也憂心發展的速度不夠快,「因為只要一個地方還沒有擴散到,那裡可能就會發生我們不希望看到的事。」

他舉例,這次有不少留言或轉貼文章的網友都說,「如果我20年前看到這樣的文章,我就不會那麼痛苦了」。這使得朱宥勳更加感歎地說,「這些都是過來人,他們是活下來的人,那沒有活下來的人呢?或是在這當中撐不過去,傷害自己的人呢?」這也是他在國語日報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因為「這是人命攸關的事,這是在救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更應該要有人站出來去寫、去談,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人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