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華人特殊兒童 王彥邦:最需要的仍是工作

「華人特殊兒童之友」的聯合創辦人王彥邦王。(記者楊逸辰/攝影)
「華人特殊兒童之友」的聯合創辦人王彥邦王。(記者楊逸辰/攝影)

位於加州佛利蒙的社會公益組織「華人特殊兒童之友」(FCSN)的聯合創辦人王彥邦,日前接受世界日報專訪,他表示,該組織的服務對象已不再侷限於兒童,從很小的小孩,到特殊成人,再擴展到了特殊老人,都是他們關照的對象。

他並以身為自閉兒的家長經歷指出,自閉症可能某一方面特別有才華,比如紙牌、音樂。我們要給他們機會,不給機會怎麼知道他們有什麼才能可以發展。

「華人特殊兒童之友」成立於1996年,原來由十個家庭聯合創辦,其中六個家庭中有特殊兒童,其他四個則是主動來貢獻幫助。這些家庭互相支持,讓組織逐漸茁壯成長。2006年,「華人特殊兒童之友」建立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中心,到2016年建立了第二個。到2024年的如今,組織剛剛完成了第三個中心的建立,總共已經有約170個員工。組織的服務對象也從很小的小孩,到特殊成人,再擴展到了特殊老人。

王彥邦是內科醫生,他的兒子在三歲時被診斷出自閉症。當時他和夫人都感到非常無助和困難,雖然自己是醫生,但是對於自閉症也無能為力。隨著更多的接觸,他發現許多有著特殊兒童的第一代移民華人家庭都面臨著和他類似的情況, 他們有的不瞭解美國的救濟和公共服務,有的在英文上也有著一定的差距,這也是他和一些家庭聯合創辦組織的契機。以家庭為單位,讓這樣的家庭之間產生互動,互相幫助。「讓孩子成為朋友,父母也成為朋友,支撐的力量就會很大。」

「以前華人一般有特殊兒童的家庭不向外走,不告訴別人,這樣對小孩對家長都很不利。」王彥邦回憶, 「現在這樣的華人家庭變化很大了,變得願意走出來、願意和人交流,小孩能夠更多接觸。」 王彥邦指出,特殊兒童和特殊家庭們需要「華人特殊兒童之友」這樣的組織提供一個把他們當作正常人的環境。

雖然組織的標題是「華人特殊兒童之友」,王彥邦表示,如今有些孩子已經不再是兒童了。所以組織也為有特殊問題的成年人,從學校畢業以後的居住和工作以及照顧考慮很多,特殊問題的人到了老年也還需要有別的服務,如醫療、居住方面等。「華人特殊兒童之友」便已經為特殊人士爭取到了一系列的住房設施。

王彥邦表示,如今社會上的特殊群體最需要的還是工作。雖然自閉的孩子身體上沒有缺陷,但可能做起事來會一板一眼、沒有彈性。單調工作自閉症的人們可能反而會喜歡做。「他們被教過一次就永遠不會變。」他說。

其次便是特殊人士的住房問題。再者就是教育,王彥邦說,自閉症孩童如果語言方面還可以的話就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王彥邦提到,如今的華人社群越來越能夠接受特殊兒童的事實。現在組織每一年籌款晚會可以來好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他的夫人還組織了特殊才藝秀。「自閉症可能某一方面特別有才華,比如紙牌、音樂。我們要給他們機會,不給機會怎麼知道他們有什麼才能可以發展?」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布碌崙3華人偷挖民宅竹筍 遭警方逮捕
50分鐘4萬元 華人富二代包機去賭城蹦迪
冷眼集/賴清德甫上任就下軍演重手 北京對華府已經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