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北京協助加入RCEP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0日宣布,「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將在本月20日舉行,由9月訪台的國務次卿柯拉克主導。我國經濟部也在11日證實此事,將於華府和台北兩地以實地結合線上方式進行。關心台灣貿易發展的國人必然樂見此項發展,並寄予厚望。

然而,就在相同的時間,印尼貿易部長也做出了宣布,東亞15國(東協10國加上中日韓紐澳,印度暫時觀望)預定在15日的視訊高峰會中簽署全球規模最大(經濟生產占全球29%)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對於占比達到總出口額57.6%(2019年)的台灣而言,這有如遭到一記重錘,對出口動能逐漸弱化的台灣,明顯地將是雪上加霜。

「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對台灣的正面效果可能是不確定或耗時的,因為在「美國優先」的川普政府思維下,台灣想輕易獲得好處可沒那麼容易;且即使有正面效果,也將會耗費時日才能逐漸產生。

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對台灣的衝擊卻是明確且即時的,因台灣被排除在外確定會產生「貿易轉向」的排擠效果。因此,在同一天內,台灣受到這兩件事的「淨衝擊」絕對是負面的。如何極小化RCEP的負面衝擊、極大化美台經濟對話的效益,是當前政府必須面對的極大挑戰。

依照經濟部,美台對話的內涵將包括全球健康安全、科學與技術、5G乾淨網絡、供應鏈、基礎建設、投資審查及能源等議題。除了投資審查和能源明顯美方會要求較多外,多數是我方預期可以獲得利益的項目;因此,應盡可能藉對話建立「常規且密切」的合作機制,增加官方和業界接觸合作的合宜管道,為雙方的深度合作發展建立基礎。若能透過愉快的合作,催化「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早日建立,或在美國協助之下聯手加入「泛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當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RCEP對台灣帶來的負面效果。

但是,對「美台自由貿易協定」不宜抱著過度的期待,因為和美國的自由貿易諮商,若仍被「川普主義」主導的話,台灣的淨獲利可能極為有限,而政治代價可能不低。

對RCEP而言,原來中國大陸和東協10國已存在自由貿易協定,但在RCEP中的開放必然更為全面;加上日韓兩大國及紐澳,台灣對這些地區的出口和投資將受到嚴重排擠。

應對之道的上策,是明白表示將以「北京協助台灣加入RCEP」為條件,回到「九二共識」接受一中原則,促使大陸表態和行動;中策是迅速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包括美國、歐盟、印度、越南、菲律賓等較不受北京影響的國家,紓解大陸的貿易封鎖;下策則是提醒企業廠商早日因應,進行產業升級或調整生產地來減少衝擊。另外結合盟友,積極透過世貿組織(WTO)提案,擴大部分產業的複邊自由貿易範圍,當然也可以減少負面衝擊。

全球貿易自由化遭到美國川普總統逆襲,拜登的當選會在某種程度上回歸正軌,但不會完全歸位,情況將更加複雜;政府、智庫和產業界宜超前部署、深入合作研究,擬定各種模式下的對應良策,方不致坐視台灣的貿易角色持續惡化。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