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台語「緣投」與 「怯世」探源—從語用邏輯的研究法切入

黃彩玉女士日前在「自由廣場」撰文說,台語歌曲和文章常使用同音字「根本失去原意,是非常不好的現象」,寧可用羅馬拚音補文字之不足,也不要隨便填一個同音字應付。這些觀點跟筆者研究台語語源的旨趣不謀而合。

語源研究所批評的同音字,主要指福建閩南語及台語界未能探究詞彙的語源和本字,而權便使用發音相同的漢字充當本字,如「骨力」(本字為「勤力」)、「激骨」(本字為「稽滑」)等;當代網路發達後,台灣社會出現了另類同音字,用華語發音冒充台語音,例如「三腳督」、「五告多人」,其特點是不在乎台語本字「三腳株」、「有夠濟人」,混淆台語與華語的分際,破壞台語文的完整性。

網路世代出現了另類同音字,即不在乎台語本字,而以華語發音冒充台語音,例如把「三腳株」寫做「三腳督」等。示意圖:媒體以「三腳督」形容2024大選情勢/民報合成<br>
網路世代出現了另類同音字,即不在乎台語本字,而以華語發音冒充台語音,例如把「三腳株」寫做「三腳督」等。示意圖:媒體以「三腳督」形容2024大選情勢/民報合成

另一種情況是,官方台語辭典使用僻異字眼充當台語的本字,如「左禾右黑」(據稱台語唸bai,意為醜)、「媠」(據稱台語唸sui,意為美)。「左禾右黑」和「媠」二字,中國福建的閩南語詞典及台灣非官方台語詞典都不採用,其中「左禾右黑」不但漢文詞典找不到,電腦中文系統也打不出來,而「媠」漢語發音為tuo(音同「楕」),又是「惰」的異體字,雖有「好」的意思,但不是「美」,音義都跟台語的sui(美)扯不上關係,使用這類不相干的僻異字彙充當本字,恐成為推動母語教育的障礙。

筆者認為可考慮黃女士的建議,使用羅馬拚音sui/bai,來代表「美」和「醜」,亦可直接使用漢字「美」和「醜」,加註「台語讀sui/ bai」,這兩種寫法都助有於建立一個正當合理、方便和活潑的台語書寫系統。

「媠」漢語發音tuo,亦是「惰」的異體字,雖有「好」的意思,但不是「美」,音義都跟台語的sui(美)扯不上關係。示意圖/翻拍網路
「媠」漢語發音tuo,亦是「惰」的異體字,雖有「好」的意思,但不是「美」,音義都跟台語的sui(美)扯不上關係。示意圖/翻拍網路

台語美醜概念的另一表達方式是ian-tau Vs.khiap-si,筆者透過語用邏輯的考察,確定為「緣投」Vs.「怯世」。

不過台語界對「緣投」(英俊)有爭論,有人說潘安出遊時,愛慕他的女子們「沿街投果」,「緣投」應改為「沿投」,但筆者查閱《晋書潘岳傳》、《世說新語》等文獻,並無「沿街投果」這回事,而是年長婦女(老嫗)覺得小帥哥很可愛,牽手圍繞著他,並丟水果到他車上,因此「沿投」不能成立;如果台語ian-tau跟潘安的典故有關,只能是「緣投」,意即老嫗們跟潘安緣份投合,以此引申英俊的意涵。

為了解「緣投」是否台語ian-tau的本字,要先從語用邏輯的研究法探討漢語影響閩南台語的一種特殊表意方式,即不直接說美或醜,而是用隱喻詞表達,漢語以「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比喻女子美貎,以「其貎不揚」、「貎不驚人」比喻醜陋;閩南台語仿效這種表達方式,用「緣投」(緣份投合)隱喻英俊,用「怯世」(使世人怯步)隱喻醜陋。

有人說,女子們在潘安出遊時「沿街投果」表達傾慕之情,所以「緣投」應改為「沿投」,但查閱《晋書潘岳傳》《世說新語》等文獻並無「沿街投果」這回事。示意圖/潘安是歷史上最出名美男子/百度百科
有人說,女子們在潘安出遊時「沿街投果」表達傾慕之情,所以「緣投」應改為「沿投」,但查閱《晋書潘岳傳》《世說新語》等文獻並無「沿街投果」這回事。示意圖/潘安是歷史上最出名美男子/百度百科

研究台語有成的劉建仁先生逐一探究ian-tau的5種漢字寫法,結論是「緣投」是較好的選擇,他未提潘安典故,但指出英俊者受人喜愛,投大家的緣,故「緣投」可引申出英俊的意涵,這跟筆者的語用邏輯研究法有相通之處。

至於khiap-si,官方台語辭典寫為「病字殼加去字+勢」,前字在漢語詞典查不到,電腦中文系統打不出來,非官方系統的台語詞典也不跟進,用作台語本字殊不可取,後字(勢)是隨便使用的同音字。

筆者從語用邏輯考察的結果,是「怯世」,跟拙文探討過的「缷世眾(台語唸sia-si-jing,仿華語的「丟人現眼」)是同類的邏輯思考方式,不直言他人之醜,用「卸世」、「怯世」隱喻,不失為別具人文風格的語言文化。

「緣投」是面貎英俊令人喜愛而緣份投契,「怯世」則相反,指其貎醜令人怯步不想親近,二者形成鮮明對照,這是邏輯思考的產物,若不從語用邏輯入手探究語源和本字,再多的古籍考據恐怕都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