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從台語「歸碗捧」檢討語源研究的缺失

閩南台語和客家台語有不少共用詞彙,同字同義且發音相似,不同的是,前者常迷失本字而大量使用同音字,後者保存較多本字,例如tiam(疲累),後者的官方辭典使用正確本字,前者則使用不具疲累意涵的同音字」,因而誤導部份學人以為詩經所說「毋忝爾所生」的「忝」是疲累的意思,並據此批評「辜負」、「愧對」的正解為錯誤。

其次,本文探討的kui(整個),後者的官方辭典使用正確本字」,前者的官方辭典使用同音字」,同為教育部聘用的本土語言學者,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

台語tiam(疲累),官方辭典使用同音字「忝」(並無疲累意涵),導致部分學人對詩經「毋忝爾所生」的「忝」誤解為辛苦、疲累之意。示意圖/公擷自視台語台粉專
台語tiam(疲累),官方辭典使用同音字「忝」(並無疲累意涵),導致部分學人對詩經「毋忝爾所生」的「忝」誤解為辛苦、疲累之意。示意圖/公擷自視台語台粉專

為何kui的語源和本字是「而不是?須從語用邏輯的研究法入手才能了解;漢語由其本義回歸引申為歸於一類,即歸併/歸納/歸一儒佛道哲學進一步引申為回歸萬物的源頭稱為,意即千差萬別的現象界。

從本源看,無非是一個整體,哲學稱為本體萬法歸一就是聖者的智慧超越了事物的表象分別,回歸到圓融無礙的本體

筆者曾提到,古代河洛/閩南地區的賢達喜歡採用哲學慧語作為自家語彙,是其中之一,由萬法歸一引申為整個

閩南語和客語有兩個有趣的共用詞:歸碗捧整碗端去)」、「歸氣整口氣)」,前者比喻獨佔利益不與他人分享,後者仿效華語一口氣的語法,語意稍有轉折,指專心做事/索性/乾脆。官方客家台語辭典正確寫為歸碗歸氣」,但官方閩南台語辭典卻捨棄本字「而取同音字「規」

古代河洛/閩南地區的賢達喜歡採用哲學慧語作為自家語彙,「歸」是其中之一,由「萬法歸一」引申為「整個」。示意圖/pixabay
古代河洛/閩南地區的賢達喜歡採用哲學慧語作為自家語彙,「歸」是其中之一,由「萬法歸一」引申為「整個」。示意圖/pixabay

以下比較各閩客語辭典有關kui(整個)的漢字寫法:

1.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歸日整天)/歸家全家人)/歸街路/歸年/歸隻/歸身/歸氣(乾脆)/歸碗(客語歸碗捧/歸碗兜,另見《台灣客語翻譯系統》)……。

2.臺華對應綜合大辭典:歸暗(整晚)/歸莊(整個村子)/歸月日(整個月)/歸氣/歸碗捧

3.臺日大辭典(日治時代編):歸日整天)/歸堆(一整堆)/歸欉(整棵樹/菜)/歸庄整個村子)/歸千萬上千萬)/歸氣日語釋:專心去做,沒有三心兩意或分心

4.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規身全身)/規年整年)/規家伙仔(全家人)/規氣(乾脆)/規碗捧(整碗端去)

從上述可知,只有官方閩南台語辭典使用同音字取代本字」,而該詞條列舉了242個例句來說明的意思和用法雖然也有「的詞條,但只列出回歸的意思,對於閩客語共用且各家辭典通解的整個意涵,在詞條沒有一字提及,官方辭典為何出現這樣的缺失?

筆者比較各版本閩客語辭典關於「kui」的漢字寫法,只有官方閩南台語辭典以同音字「規」取代本字「歸」。圖/擷自教育部臺灣閩南常用詞辭典
筆者比較各版本閩客語辭典關於「kui」的漢字寫法,只有官方閩南台語辭典以同音字「規」取代本字「歸」。圖/擷自教育部臺灣閩南常用詞辭典

筆者遍查廈門大學出版的《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及福建的網路資訊,都使用同音字「取代本字「台灣的官方閩南台語辭典應是師法福建的辭典,而沒有參臺日大辭典其他使用「」字的本土辭典,如楊青矗編寫的《臺華雙語辭典》以及本文前面提到的幾本閩客語辭典等

拙文提過,福建語文界把閩南語當作中國無數方言之一,沒有必要認真探究語源和本字,只要用同音字標音即可交差;然而,在台灣閩南台語是國家語言之一,不是方言,語文界肩負著推行母語教育的重任,必須建立一套正當合理活潑且方便使用的台語文書寫系統,方有助於學習母語以及提升年輕世代對母語的信心和重視。因此,台語學界有必要正視大量使用同音字及僻異字取代本字的嚴肅問題,並謀求改善之道。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