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笑角」是台語借音詞「抾捔」語源 另述「拾」字的台語文白韻變

筆者幼時常聽到責備行為違叛的男生、或自己「歹品性」受到嚴厲警告的話,一句發音 [khioh4-kak8] 的指責,近日看到台語漢字的討論寫成「抾捔」或「拾捔」,這句責備的話似乎是被駡「殘缺不全」了,或是多用在「將來會抾捔」,意思卻是不明白,也許被指責將來必「身敗名裂」。

本文研討此複合詞的泛義,用語言學的理論,揣測它是名詞「笑角」,即漢語普通話同義詞「笑柄」,或是更貶低的責駡。台灣話承襲不少原始漢語(proto-chinese) ,對複合詞「抾捔」兩字我甚感諧謔(台語寫作「礙謔」)質疑;字典上「捔」的詞義,是角逐(較量) 、暗昧、刺穿,借音「抾捔」[khioh4-kak8] 揑造作連綿詞似的詞𢑥,它應有字義更清濋的語源。

此時我正在閱讀台灣作家討論「笑」字,一個費解的形象方塊字,由初文「竹」與「夭」兩個字元上下構件的漢字;這個「笑」/tshio/ 的台語與「抾/拾」/khioh/ 近音,我即刻想起「笑角」與「笑柄」吻合,即是「諧星笑角」的稱謂,意味被嘲笑的「角色」,與角逐無關。

「浮浪貢」若用台語比喻,頗相近「博士博戴紙橐(訛音 lok4)」取笑的俚語。圖/擷自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浮浪貢」若用台語比喻,頗相近「博士博戴紙橐(訛音 lok4)」取笑的俚語。圖/擷自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硏究本論題源起於《台灣話資料交流所》網路上,與會者提問「龍貢」的俚語,有資深成員答覆「浪貢」,又說「浮浪貢」語源古早「浮浪貢生」,語意類似「抾捔」云云。

筆者聽聞過「浮浪貢」,因有此討論始認識它的含義,「貢生」是岀色的「書生秀才」,受推蔫進貢朝廷,將來可為官之材;「浮浪貢」是貢生資格遊蕩的笑柄,我猜想今天用台語比喻,頗相近「博士博戴紙橐(訛音 lok4)」取笑的俚語。

言歸「笑角」是「抾捔」擬音詞的語源理論,前說台灣話保留不少古漢語,漢晉唐宋以後,黃河中下游的「古商語」南遷,因地域差別、種族土話混合等因素,台語/福建話變成「蠻」南話,而奪取中土政權的「胡」滿異族,官話採取漢字,用語也有差異,古漢語的聲母 [k] 音(注音符號ㄍ及ㄎ),北方話逐漸訛化,將吞面移近齒槽成 [ts] 音,或卷舌成注音符號ㄓ,不卷舌ㄗㄘ近音,英語正書法羅馬拼音ch)一系列漢字如:奇、擧、假、及、求⋯即是。

「浪貢」語音受普通話同化發音寫作「龍貢」,台灣人說日本「寿司」(すし)發音如同「舒適」[su2-si7] 或是「賜是」的台語化。示意圖/吉米達人國際飲有限公司粉專
「浪貢」語音受普通話同化發音寫作「龍貢」,台灣人說日本「寿司」(すし)發音如同「舒適」[su2-si7] 或是「賜是」的台語化。示意圖/吉米達人國際飲有限公司粉專

一個台語文白異讀的特例,古文「拾」音 [kap],白話數字發音 [tsap] ;這個 k > ts (ch/zh) 的音變,相同於歐洲英德雙語的同源詞變化(英語palatalization),如教堂英文 church < 德文Kirche, cheese < Käse, chest < Kiste 等,這個音變是可以反轉的,即是 ts > k聲母反向的變化,譬如台語的「目珠精精」說成「目睭金金」。

促成這個反向的音變也存在「笑角」兩字的俚語發音裡,前字音/tshio/ 的聲母被後字/kak/ 的 [k] 聲母同化(assimilation )發音變成「抾(拾)角」,即成通俗的所謂雙聲連綿詞。

語音的同化現象,因素多樣變形難料,上述「浪貢」語音受普通話(現在台灣國語)同化發音寫作「龍貢」,台灣人說日本餐食「寿司」(すし或是sushi,酢味米食)發音如同「舒適」[su2-si7] 或是「賜是」的台語化。

我質疑台語擬音字「抾」作撿起(拾起)的動詞是不正確的,因形聲字「抾」具有「去」邊旁的一系列漢字:丟、怯、劫、袪等字的含義與「撿拾」不相歸屬,甚至有相反的詞性觀念;我確認台語動詞「撿起」的生活常用詞 /khioh/是「拾」字的白話發音,本論剖析白話「笑」/tshio/ 變音成「拾」/khioh/,適可補充闡述古音「拾」[kap] 輾轉變音為白話 [khioh] 的軌跡。

由於歷代外來官語文讀音介入,台語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混雜,而有一字多音(文讀音、白讀音)「文白異讀」的現象。圖:台語數字的文白讀音/擷自YT頻道「鴻wujuihong」
由於歷代外來官語文讀音介入,台語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混雜,而有一字多音(文讀音、白讀音)「文白異讀」的現象。圖:台語數字的文白讀音/擷自YT頻道「鴻wujuihong」

簡單說,「葉」的文白異讀,即iap (yap) > io (台語是深層的調語拼音作hioh) ,加上「笑」字文白異讀 tshiau > tshio,確定了台語近音字詞韻尾 -iau/-iap > -io/-ioh 的文白變化的共通性。我可以「大膽」糾正誤用的「抾」字,應認證「拾」是正字,此重要漢字在中國及日本,動詞撿起(英語pick up)的常用文書語是「拾」字。

「拾」漢文古音 [kap4] 是標準的形聲字,它經過特殊的韻變,而成台語白話 [khioh4];我的論據是漢字「葉」/iap/ 的文白變化,如同日文「葉」/io/ 音外,再例取日文漢字音,諸字如「業」、「恊」、「峽」⋯ 等的韻尾 -iap > -io的變化;此外台語漢字「照」tsiau > tsio 、「少」siau > sio、「橋」kiau > kio ⋯ 的文白異讀;我指出破咧音 [p] 的發音口腔位置近 [u] 元音,故有 -au > -o 同 -ap > -o(h) 類似的韻變。

文友邱旭川先生支持我的論述,更正我的台語羅馬字拼音外,並分析日文漢字「葉」的發音韻變如下:葉:漢字音iap > io日文借字擬音,音變的過程是 :やぷ > やふ > やう > よう ; 即是 iap > iaph/yaf > iau/ia-u > io/i-o/yo 。

我忽略了「拾」的韻變包含 [i] 介音的插入,或同音旁「合」元音的移動,如「給」/kip/,「洽」/hiap/ 等帶單元音 [i] 或複母音 [ia] 的變化,另就聲韻的定義,起音的「聲母」是輔音(子音),「韻母」是元音(即 a e i o u 不受口腔阻塞的基本音)因此,「葉」/iap/ 是缺乏輔音開頭的「零聲母」。

比照台語文白韻尾變化的常用字,「少」siau > sio/tsio 的一系列變化,「拾」字的文白變化,並非是孤例的:拾 kap > kiap > (kiau) > khioh 因為kap 的入聲韻是破咧音,保持第四調送氣要拚作喉音 [khioh4] 。

我的原稿將 -ap > -io 與 -au > -io 相關歸屬而忽視了韻腹,或是介入音 [i]。正確的韻變是 -iap/-iau > -io。除了上述日文「葉」漢字音外,難找到台語韻尾 -iau > -iap 的音移,而有相同的文白變化作𩐳尾 -io/-ioh 收音的一個字例。

幸運的,是本文主題的「拾(抾)捔」語源「笑角」的語音搜索,即是「笑」tshiau > tshio > khio > khioh >「拾」(古音kap/kiap ) 的關連,完整的彌補了一系列文白異讀相似的軌跡。

其實日文數詞「拾」的漢字音“ジウ“ [jiu] 早可印證 p > < u 兩音口腔部位的關係;最後「拾」白話音/khioh4/ 作動詞是很特殊的文白異讀,字典上有動詞「拾襇」作名詞「袷襇」,此則成為標準的連綿詞,雙聲兼具兩字同形旁的複合詞,又古文「拾級而上」就是台語「拾階仔爬起」。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