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政治退出校園?林宜瑾嗆國民黨不倫不類:對歷史失憶且毫無自省力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

林宜瑾嗆國民黨不倫不類。
林宜瑾嗆國民黨不倫不類。

針對國民黨近期提出「政治退出校園」說,民進黨立委林宜瑾今(11)日砲轟,那是對歷史失憶,且毫無自省力的表現,將黨國威權統治下政治對校園的全面掌控,與民主台灣的公共討論混為一談,實為不倫不類。

林宜瑾11日指出,以台灣大學為例,1950年國民黨知識青年黨部就在校園內設置「第一知青黨部」,而且公然在行政大樓設立辦公室,第一知青黨部有103個小組,每組2、30人,此些黨部成員則藉由參與校園內各社團,推動國民黨指派的工作,滲透力堪稱無孔不入。

林宜瑾表示,直到1987年解嚴後,國民黨在校園內的偵防工作仍舊未歇,無論是學生在校園內對民主改革的呼求,又或者校內刊物對審稿制度的抗議,校內黨部都留有紀錄,甚至可能從中破壞後續行動。至於軍訓教官對各校校園的全面監控,林宜瑾說這更是所有走過威權時代台灣人的共同記憶,也正是上述種種對學生思想與行動的限制,讓所有關心學術自由與民主精神的國人,站出來高聲呼喊政治應退出校園。

時至今日,林宜瑾認為泛藍陣營所呼喊的政治退出校園訴求,與學生思想、行動皆遭黨國箝制的威權時期相較,已產生質變。她表示,泛藍陣營要求的所謂政治退出校園,僅選擇性地攻擊對泛藍陣營不利言論,說穿了就是要讓公共討論在校園內全面撤離,不但違反民主原則,而且還相當惡劣的以學生利益做偽裝。

林宜瑾強調,公民涵養與民主精神須透過實際的公共參與,才得以養成;在民主化的多元時代裡,如何在校園內建立友善的公共討論空間、培養批判精神,是相當關鍵的問題,而不該選擇性的將特定言論與立場視為所謂政治介入校園,並期期以為不可。

「我的言論坦然面對檢視與回饋,無論噓聲或掌聲,都欣然接受。」林宜瑾說這就是民主政治的常態,並非如威權統治時期,黨國上對下的單方面洗腦,她主張,台灣公民在生命各階段,都不該被恣意限縮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唯有持續批判與討論方得使國家大事獲得充分監督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胡歌低調訪台?陸委會證實:專案申請來台參加「對話青年」活動
蕭美琴午宴捷克參議院訪團!捷克首席副議長: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新青安貸款恐成炒房工具? 內政部:建議不宜再加碼補貼利息
廈門新機場填海造陸「與金門相距不到3公里」 綠委憂恐爆發國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