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80週年 美國領導的西方民主面臨考驗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西方各國政要及二戰老兵6月6日在法國出席紀念諾曼第登陸(D-day)80週年活動。在俄羅斯於2年多前大舉揮兵入侵烏克蘭,加上美國與歐洲的極右派勢力抬頭,使得美國主導的西方民主秩序面臨重大考驗。

俄侵烏與對抗納粹相似 拜登:不能向惡霸投降

美國總統拜登6月6日在法國出席紀念諾曼第登陸80週年活動。隨著大多數老兵已年近百歲,今年很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有大批退伍軍人參加每隔10年舉行一次的大型紀念活動。

當時參與諾曼第登陸搶灘行動的將近16萬名美國與盟軍士兵,為了將歐洲從希特勒(Adolf Hitler)的納粹德國占領下解放出來,奠定了重要的反攻灘頭陣地,扭轉二戰的歐洲戰局。

時至今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大陸再次出現二戰以來的大規模地面戰爭,並隨著戰事進入第三年,戰爭的賭注與風險也持續升高。

拜登在諾曼地登陸80週年紀念的演講中,將烏克蘭戰爭與盟軍在二戰對抗納粹德國連結起來,他指出:「兩次戰爭都面臨類似的原則:捍衛自由與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拜登強調,美國與西方盟國絕對不會背棄烏克蘭,他指出「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向惡霸投降、向獨裁者低頭簡直是無法想像。如果我們這樣做,就意味著我們忘記在這個神聖的海灘上曾經發生的事情。」

盟友擔憂川普重返白宮 恐削弱北約共同防禦

在歐洲日益擔心自二戰以來的全球民主堡壘美國,可能即將背棄西方盟友的背景下,拜登的這番言論尤其能夠引起共鳴。

美國的歐洲盟友正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可能重返白宮,並對其在之前的任期內,不斷攻擊北約組織(NATO)感到不安。甚至川普在2月的選舉造勢中,指他在任內曾警告過北約盟國,要是沒有滿足國防開支義務,就會鼓勵俄羅斯對他們「為所欲為」。川普的前顧問也警告說,如果川普在11月大選獲勝,他可能會嘗試退出北約。

CNN專欄作家柯林森(Stephen Collinson)撰文分析,川普的說法削弱了北約組織集體自衛權的基本條款,沒有這個條款,北約軍事聯盟就沒有任何意義。

然而北約聯盟及其對共同防禦的承諾,源自於美國與歐洲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共同對抗納粹德國的經驗。

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的民意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人仍然支持北約組織。

前美國駐北約大使、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主席達爾德(Ivo H. Daalder)表示:「自從諾曼第登陸以來的數十年歲月,我們已確切地瞭解到,我們的安全、繁榮和自由取決於我們世界各地盟友的安全、繁榮和自由。」

孤立與民粹主義 正威脅美國主導西方民主

另一方面,當前大西洋兩岸國家的民主正面對數十年來極右民粹主義的重大考驗。在此同時,俄羅斯和中國等地緣政治帝國正在重新崛起,並有可能摧毀二戰以來由西方價值主導的全球體系。加上川普反覆無常的脾氣、與西方盟友的交往抱持懷疑態度,以及對獨裁者的崇拜等,在他之前的任期中,將美國從穩定的民主堡壘變成一股不可預測的破壞力量。

然而,川普的孤立主義和民粹主義的結合並不是憑空出現,它是從美國多年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的海外軍事失敗中逐漸形成。

CNN專欄作家柯林森指出,「美國人已逐漸厭倦自己的全球角色,並且這樣的觀點已在一些歐洲國家引發關於採取更多措施,以確保歐洲大陸自身安全的討論。」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堅定支持的歐洲「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政策。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的美國駐北約大使達爾德指出,美國的孤立主義觀點正在日益成長,「北約組織也以至今未曾見過的方式,變得更加政治化」。

這些因素都使得自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以來,歷經80年時間,美國對西方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和對國際主義價值的支持,受到嚴重質疑。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凱強(Charles Kupchan)指出,西方面臨的內部威脅與美國敵人構成的外部威脅一樣巨大,並且「這不僅僅是川普個人而已」,「同時也是在法國的政治中心、德國的政治中心所發生的事情,極右派可能在歐盟大選中獲勝。因此即使拜登在美國大選獲勝,美國及歐洲內部也會對美國的可靠性提出令人棘手的質疑」。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拜登會晤澤倫斯基 再提供2.25億美元對烏軍援
貪腐頻傳、動員令惹議 澤倫斯基信任度創新低
馬克宏紀念「紅色貝雷帽」空降特勤團 自我犧牲成就諾曼第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