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3歐洲學者研究極短光脈衝共享殊榮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由法國-瑞典學者呂利耶(Anne L'Huillier)、匈牙利-奧地利學者克勞茲(Ferenc Krausz)及法國學者亞谷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共享殊榮,以表揚他們發現用於研究物質中電子動力學的嶄新實驗方法。
相關連結:
諾貝爾獎由來是什麼?諾貝爾獎獎金多少?諾貝爾獎台灣有誰得過?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今年物理學獎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亞谷斯蒂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克勞斯及瑞典隆德大學呂利耶共享殊榮。
3名得主的實驗為人類提供了探索原子和分子內電子世界的新工具,故而受到表彰。他們展現了一種產生極短光脈衝的方法,可用於測量電子移動或能量改變的快速過程。
他們的實驗產生了以阿秒(attosecond)為計算單位的極短光脈衝,從而證明這些光脈衝可用來提供原子和分子內部過程的圖像。
諾貝爾委員會物理學獎主席奧森(Eva Olsson)說:「我們如今可以開啟電子世界的大門。阿秒物理學給予我們了解受電子影響的機制。下一步將是運用它們。」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法國學者艾斯佩特(Alain Aspect)、美國學者柯羅瑟(John Clauser)、奧地利學者吉林哲(Anton Zeilinger),他們因為在量子力學領域的進展而獲獎。
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2日在斯德哥爾摩公布,3日頒發物理獎,4日揭曉化學獎,5日公布文學獎。深受矚目的和平獎是唯一在奧斯陸頒發的獎項,於6日揭曉,經濟學獎於9日公布。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31萬元),當數名得獎者共享獎項將分享獎金。
2023 physics laureate Pierre Agostini succeeded in producing and investigating a series of consecutive light pulses, in which each pulse lasted just 250 attoseconds. At the same time, his 2023 co-laureate Ferenc Krausz was working with another type of experiment, one that made it… pic.twitter.com/pEFAM0ErNP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3, 2023
責任主編:于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