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太深奧 他們舉怪例子讓你懂

諾貝爾獎太深奧 他們舉怪例子讓你懂

(法新社斯德哥爾摩30日電) 蝴蝶捲餅、一撮頭髮和噓聲有什麼共同點?諾貝爾獎各委員會曾把它們當成例子,對普羅大眾解釋那些獲獎的超複雜科學研究到底是什麼。

近年來,諾貝爾獎各委員會卯足全力,就希望普羅大眾能懂得獎者創新的發現。為了把訊息傳遞出去,有時還會用到創意十足和讓人發噱的方法。

在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一待12年的里丁(SvenLidin)告訴法新社:「我覺得,我們有時會怕頒發諾貝爾獎時太過大膽,因為這是嚴肅又重要的獎項。」

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季從10月2日展開,由醫學獎打頭陣,10月3日頒發物理獎,10月4日則是化學獎,接著陸續頒發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

把諾貝爾獎的重要性傳遞到學術界和科學界之外的艱鉅挑戰,各委員會都很認真看待。

現任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化學系教授的里丁2012年解釋當年的化學獎時,冷不防大發噓聲,讓觀眾嚇了一大跳後爆出笑聲。

他當時說:「你們記得上次真正嚇到的時候嗎?口乾舌燥,心臟砰砰跳…這就是身體準備好戰鬥或逃跑的跡象。」

當時里丁是在解釋何謂「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螢光顯微鏡」(Fluorescence Microscopy)。

里丁拔掉自己一撮頭髮,講解螢光顯微鏡如何替「奈米螢光影像技術」(nanoscopy)奠定了基礎,會讓科學家密切研究細胞內部運作,為疾病研究帶來革命。

而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成員韓遜(Thors HansHansson)去年帶肉桂捲、蝴蝶捲餅和貝果解釋「拓撲場」時,還吸引報章以頭條報導。

★更多追蹤報導

美3學者研究生理時鐘分子機制 獲諾貝爾醫學獎
關於諾貝爾生理學獎 什麼是控制晝夜節律?
本屆獎金上漲370萬!關於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9組數字
諾貝爾獎來了!首先揭曉的生理學醫學獎有哪些故事?
諾貝爾獎揭曉 數據一探究竟

-----------------------------------------------

Yahoo奇摩新聞邀請「職場爸媽」投稿!在懷孕、生產、育兒的階段,您的職場是否友善?歡迎分享自身經驗,寫下您對企業友善育兒有什麼期待 >>>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