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偉番外篇】德國外交耕耘有成 廖亦武:「德國人不再只認識孔子學院」

2019年,謝志偉(中)和流亡德國的中國作家廖亦武、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在法蘭克福書展現身,聲援遭中共綁架的書商桂民海。(翻攝自謝志偉臉書)
2019年,謝志偉(中)和流亡德國的中國作家廖亦武、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在法蘭克福書展現身,聲援遭中共綁架的書商桂民海。(翻攝自謝志偉臉書)

烏俄戰火延燒,戰爭開打時,駐德代表謝志偉曾在臉書分享,在德台協會(Deutsch-Taiwanische Gesellschaft)祕書長齊莉森(Sophie-Caroline Zillessen)協助下,德台協會的台青會(Junge Taiwan Iniziative)以及柏林台灣協的幾個年輕人,在烏克蘭藝術家指導下,在公寓裡煮大鍋烏克蘭羅宋湯。他們買妥牛肉、蔬菜、醬料,借來大鍋,煮好湯就運到柏林火車站,給當晚搭火車抵德的烏克蘭難民食用。

當時歐洲嚴寒,謝志偉轉述,難民吃喝並不缺,但是主要都是吃冷食,「所以他們想,如果讓這些一路辛苦來到柏林第一站的難民能喝到家鄉的熱湯,心頭一定多少會溫暖些。」

旅德的台裔青年陳正雄,是當時協助煮羅宋湯的志工之一,「我的朋友是烏克蘭人,他見到謝大使走進來,對我說:這個台灣人(謝志偉)的德文真好,他開的玩笑,都是德國人才聽得懂的玩笑。」陳正雄回憶,謝志偉到了現場協助煮湯搬湯,直接和大家聊天,沒人發現他是駐德代表。齊莉森則說:「謝志偉連哈囉都沒說,直接走進來就講了一個笑話,大家後來才知道他是大使。」

齊莉森與謝志偉相識多年,她觀察,近年當地愈來愈多人認識台灣,同理台灣困境。2019年5月,德國代表處發起歐洲聲援台參加WHA、繞行柏林的遊行,未料倡議當天下起暴雨,所有人都淋濕,「很多人跟我們走在一起。」

謝志偉接受專訪後,拖著行李準備前往另一趟出差。左為駐德國代表處門口豎立的「台灣版柏林熊」,高達兩公尺。
謝志偉接受專訪後,拖著行李準備前往另一趟出差。左為駐德國代表處門口豎立的「台灣版柏林熊」,高達兩公尺。

把劉曉波作品送給劉霞

「在德國,台灣形象完全不一樣,以前大家只知道中國孔子學院、中國大使館,他們都在德國做了很多外交攻勢。後來謝志偉來了,這人能量不得了,改變很大。很多德國議員、外交官,都跟他接觸。」流亡德國十多年的中國作家廖亦武回憶,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抵達德國,謝志偉主動協助劉霞找房子,甚至託廖亦武給劉霞送書,送去的,全是由台灣出版的劉曉波作品。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一鏡到底】舌戰突圍 謝志偉
【謝志偉番外篇】「傷口好了下面還是爛肉」 謝志偉談轉型正義:不處理過去就永遠不會過去
【一鏡到底】心理學家的拼圖 陳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