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技民族主義 別逼企業講政治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上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內的各科技公司CEO雲集台灣,讓台灣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台灣乘在這波AI帶來的科技浪潮之上,是值得引以為傲的。但與此同時,台灣也有個危險的「科技民族主義」看法,將這一波黃仁勳帶領台灣AI供應鏈一起走向世界的浪潮打造成「愛台灣/不愛台灣」、「親中/抗中」的對抗,甚至荒謬地宣稱這是綠營主政,台灣遠離中國,是脫亞入歐、文明開化的成果。

其實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名列前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包括:一、台灣的電子等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早。二、台灣擁有豐富的半導體人才儲備,特別是工業高專等技職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三、台灣在技術創新方面表現出色,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四、得益於優秀人才及整體創新創業制度的支持與氛圍,台灣電資通全產業鏈蓬勃發展,涵蓋上中下游領域。五、美國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扶持台、韓半導體產業的外部機會。六、恰逢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所需的生產要素,使其轉成大型企業提供了重要跳板。

這些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台灣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的崛起,既有產官學一步一腳印長期累積的成果,也有偶然的機運因素,根本不是某個政府或某個路線可以擅奪其功。

近期的「科技民族主義」始於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之後逐漸蔓延至科技戰,迄今仍在單方面的持續升溫。美對中貿易戰與科技戰不但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範,也嚴重擾亂了全球過去依照比較利益的分工合作產業格局,已造成中美供應鏈逐漸脫鉤。

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實體清單,尤其是高端晶片出口管制的狙擊來得又快又精準,的確成功拖延了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前進速度。然而,這是中國回到與其實力規模相襯的應有地位所需要攀登的最後幾座大山。

即使面對美國重重的包圍與狙擊,中國在半導體與人工智慧的領域也持續有所斬獲。目前中國在半導體製程已逐步攻克了7奈米的量產技術,2024年第1季在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比例更突破了30%左右,地位持續增強。在人工智慧算力的領域也推出了國產、可接近輝達產品的昇騰晶片。這些都顯示:美對中科技戰只能延緩、卻很難阻止中國的持續前進。

科技戰的結果也同時激發、催生了中國的科技民族主義,使得中國了解到必須建立一個可以獨立於美國干擾與箝制之外的半導體與人工智慧產業,這的確很艱難,但一旦成功,將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與美國科技業的強勁對手。相較於大陸在美國狙擊下持續穩步前進、自立更生的悲壯,台灣也實在沒有可嘲笑對岸的理由。

中美地緣政治對抗的風險及科技冷戰,對身處其中的企業家們都是挑戰。例如中國仍是輝達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為此還是推出了專門的特供AI晶片以求合規合法地繞過美國的出口管制。事實上,任何企業都沒有能力影響或主導大國地緣政治的棋局,只能適應並調整企業策略,在大國對抗的風險中艱難地求取平衡。

回首艱辛的來時路,若愛惜台灣得來不易的經濟與產業積累,就應警惕台灣某些人的狂妄自大。試問,現今台灣的半導體與電子業檯面上的相關大企業,哪個沒有投資、利用對岸資源來實現成長茁壯?如果我們不喜歡對岸強迫台灣企業「講政治」,又何必強讓這些企業蒙上「抗中保台」等的政治色彩,製造出企業避之唯恐不及的喧囂與幻象?(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