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經濟概念 掌握世界局勢
工商時報【本報訊】 以7個經濟學大師─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馬歇爾,熊彼德、凱因斯、傅利曼,研究7堂最精華的經濟思想課,看懂自己與國家政策、世界局勢的關係,擺脫「被淘汰」的危險!為什麼努力工作,還是沒有錢?為什麼景氣變好,薪水還是不夠用?為什麼別的國家假放得更多、人民更懶散,卻遠比我們更富裕?為什麼景氣好轉,我卻沒有加薪,公司也沒賺到錢?為什麼政府必須浪費錢?被浪費的錢,與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技術與分工越進步,勞工就越不值錢? 不要提高最低工資,需要負所得稅和教育自由化,低收入者如果受到保護,他們的工作意願往往降低。「所得增加,援助就會減少,因此不再工作」,這樣的反誘因,可以說是福利陷阱。調高最低工資無法保護底層勞工,例如:最低工資是時薪800日圓,這時候有一位失業者,某位經營者願意以時薪700日圓雇用這位失業者。基於最低工資法,時薪700日圓雇用是違法的,這位經營者必須支付時薪800日圓。但是這樣他不敷成本,因此決定不雇用。這樣一來,失業者即使應該拿到時薪800日圓,可是卻沒工作可做,所得變成零。如上所述,最低工資不一定會減少失業。而且,如果調高最低工資,原本還能收支打平的企業可能會破產,使得原本受雇的員工也被迫失業。 現行所得稅不會對所得未滿一定水準的人徵收,而且還會支付一定金額的津貼給所得少的人,認為政府不要做這樣的干預,而是應該讓給付額和所得機械式地連動。負所得稅就是一例。基本上它是固定稅率和定額給付的組合。這樣在負所得稅的制度中,某所得金額的人不被課稅,高於某所得金額的人納稅,低於某所得金額的人領到給付,勞工多賺錢,收入就會增加,因此不會影響勞工工作的誘因。此外,負所得稅不需要「庶務作業」,因此節省下來的費用能用在更有生產性的活動上。 一般被認為政府最需要規範的教育,也需要自由化。19 世紀到20世紀初期,美國有許多移民,也各自有不同的文化與生活習慣。因此重視一致性的公立學校,成功地培養了穩定社會必須有的價值觀。可是學校扮演的角色應該隨時代演進而改變,現在教育要的不是規格化,而是多樣性。因此提議教育券制度。也就是發放教育券給家長。家長可以使用教育券讓小孩上和公立學校費用一樣的私立學校,也可以自己加錢,上費用較高的私立學校。受歡迎的學校拿到很多教育券後,因為從政府得到的補助金會增加,就能增聘教師,並且改善各項設備、增設教室。像這樣的教育券制度,運用了競爭原理,是促進內容充實和經營效率化的制度。 (摘自本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