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俱樂部 邂逅文學之美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2023臺北文學季「讀書俱樂部」特展即日起至5月14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特展以「人人都是VIP」的概念出發,將展場打造成文學的交誼場,規劃「時光廊」、「社群Bar」、「共寫間」及「閱讀艙」四大展區,陳列超過百本精選書籍,希望藉由共讀,喚起大眾對於文學的熱情與理想,並凝聚出強大的文學能量。

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2023臺北文學季「讀書俱樂部」特展,邀請民眾自「大時代」進入「小社群」,再走入作家的私密「共寫間」,特展更廣邀53位創作者、10家出版社以「伴讀者」的角色,精選超過百本書籍,陪伴讀者在展場中享受靜謐的閱讀時光。展覽更將策劃不同的「Read+ing 共讀分享會」,邀請作者至現場與讀者現場同歡,參與者可與作者及書迷同好一起交流,在這個期間限定的俱樂部結交文學朋友。

「時光廊」 展示絕版藏書

展區「時光廊」邀請黃震南、張國立、應鳳凰、李金蓮、黃威融、盧郁佳等6位時代策展人,策劃不同年代的選書,並展示已絕版的珍貴藏書,如日治作家西川滿已成夢幻逸品的首部公開詩集《媽祖祭》、漫畫家牛哥以費蒙為名出版的暢銷小說《情報販子》、被譽為「留學生文學散文先聲」的作家陳之藩首部作品《旅美小簡》等,藉此引領讀者一同穿越6個不同階段的時代,包含30至90年代及西元2000年後迄今的文藝思潮。民眾可以透過策展人獨特的選書視角,觀察橫跨日治時期至二十一世紀初的文學環境演變,感受各自殊異的時代氛圍。

「社群Bar」 融入年代氛圍

「社群Bar」展區則介紹包含「文友通訊」、「臺大現代詩社」等橫跨50年代至今的5處文學社群。展場中透過時代物件的營造,讓參觀的民眾更能融入不同年代的氛圍。現場展示「小說家讀者8P」的櫥窗寫作運動、「字母會」的文學Live「關於寫作的報告」影片,讓沒有參加過的民眾,也能在展場實際體驗當時的寫作氛圍;參與者將會發現,文學創作也許不只是單打獨鬥,成群結社、相互扶持的文學情誼,也可以讓寫作之路走得更遠。

「共寫間」 復刻寫作空間

「共寫間」展區則邀請張亦絢、瀟湘神兩位作家在展場復刻私密寫作空間,與民眾來一場跨越地域與時空限制的共寫之旅。其中,瀟湘神規劃的「東臺灣的尋妖日誌」,展出「事前調查資料」與「親筆手寫筆記」,觀者可感受作家在記錄踏查過程中的在地故事與心得。張亦絢則以「雙關嶼:把作家關起來,讓文學關不住」為概念,試圖「居家隔離」參與者,打破「悠閒舒適」的創作想像,帶給進入展間的民眾一場寫作試煉。

「閱讀艙」 伴讀探索文學

最後一個展區「閱讀艙」,則邀請詩人徐珮芬、攝影師汪正翔、演員連俞涵等53位創作者,以「伴讀者」的角色,分享給讀者他們各自推薦的書籍,並在書中留下手寫劃記及文字,以及透過如李桐豪的擴香石、崔舜華的祕魯聖木等「伴讀小物」,開啟閱讀的另一層情境。此外,10家出版社以「編輯」的選書眼光出發,推薦超過100本讀者們不可不讀的好書,期待民眾在讀書俱樂部中探索文學的各種型態與想像,並在展場中認識文學朋友。

臺北文學季「讀書俱樂部」特展即日起至5月14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記者范瑜攝)

「時光廊」邀請黃震南、張國立、應鳳凰、李金蓮、黃威融、盧郁佳等6位時代策展人,策劃不同年代的選書,並展示已絕版的珍貴藏書。(記者范瑜攝)

作者以「伴讀者」角色,分享給讀者他們各自推薦的書籍,並在書中留下手寫劃記及文字。(記者范瑜攝)

(記者范瑜攝)

「小說家讀者8P」的櫥窗寫作運動。(記者范瑜攝)

「社群Bar」展區介紹「文友通訊」、「臺大現代詩社」等橫跨50年代至今的5處文學社群。(記者范瑜攝)

「共寫間」展區邀請張亦絢、瀟湘神兩位作家在展場復刻私密寫作空間。(記者范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