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罵藍、綠的標準有一致嗎? 評楊艾俐「台美執政者共同難題」

大學生畢業示意圖。   圖 : 翻攝自搜狐
大學生畢業示意圖。 圖 : 翻攝自搜狐

[Newtalk新聞] 楊艾俐女士刊登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台美執政者共同難題」,有點需要評論。起因在我看到他評論美國教育,大學生比例不足的問題,相較於台灣大學生比例高,國人要怎樣思考?

楊艾俐說:「美國的教育水準也大有問題,很難想像第一大國的國民,教育水準竟有如此天壤之別。例如美國25歲以上人口,竟然只有23%的人大學畢業,14%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而今天美國有的職缺,多是新科技或AI,都需要大學以上學歷,高中學歷只能做低端服務業或失業,所以美國華麗的就業數字下是滄桑的。」

那麼台灣大學生畢業比率遠比美國高,按楊艾俐的文意推論,應該被稱許,為何卻被藍軍罵到臭頭?而這筆帳也算在李遠哲院長的頭上?

有人一定會加上台灣教改后,大學生的水準低落、職校生不足等等問題反問。那我要問,如果他考大學時的水準這麼低落,不再給他接受教育,拒絕他升學,難道他在社會上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應付AI時代?至於職校生訓練問題。那就要問企業老闆,你要職校生來替你工作,你的小孩有去讀職校嗎?批評者的小孩有去讀職校嗎?就因為職校訓練不足,才需要更多的大學、科技大學來吸收高職畢業生。

既然要他們繼續升學,他們以往在學校的教育內容當然要改變。而且企業宣稱他們需要的職校生不足,國家與教育界要負責任。那我要問企業老闆,你會讓你公司的職校生終身工作嗎?你面對職校生學歷與大學學歷的員工,你會升遷哪一位?如果職校生員工的生產力不足,你會讓他繼續工作嗎?

作者在修理美國之後,文末一筆:「再過十天,就是賴清德就任總統日,除了兩岸關係外,台灣的問題其實和美國差別不大,同樣是精英利益輸送、高齡化社會、教育不敷企業需求等問題,但是人民意識到這些問題了嗎?執政者願意改革嗎?連立法院邀請總統到立法院報告,立法委員享有調閱權都難過關,何況大幅改革。台灣要如何成為更公平、更開放的國家呢?」就把台灣罵進去了。

台灣當然可以罵,問題在罵藍綠的標準是否一致?在強力批判執政黨之際,有沒有回問在野黨呢?又怎樣監督執政黨呢?更進一步說,楊艾俐沒有清楚說「立法院邀請總統到立法院報告」中間卡在哪裡?國民黨要總統即問即答,但這可能涉及總統與行政院長的職權衝突問題。

更且,這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馬英九當總統時,為何他們沒有提出來?更重要的立法院「大幅改革」,那應該是在憲法體制內的立法權改革,但我們要問目前國民黨提出的版本是否有違憲之虞?

同時,現在立法院的權力並不遜於馬英九時期,為何馬英九時期不提出呢?因此我給他這一段的建議,就是鼓勵大家:一起聯手修憲,甚至進一步廢除考監兩院,讓台灣成為楊艾俐所稱「成為更公平、更開放的國家」?我要去問國民黨或民眾黨,他們要嗎?

作者 : 林修正/退休副教授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謝步智觀點》力阻北京太空稱霸! 美日結盟組太空軍 還到南美拔中國「眼睛」
打臉北約秘書長! 這國總理爆猛料 : 北約軍隊早在烏 怕引發核戰未直接打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