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評析桃園沿近海漁業資源結構與利用

(圖:檔案資料)
(圖:檔案資料)

▲(圖:檔案資料)

臺灣西北海域生態多樣化且物種歧異度高,造就沿近海3海浬形成良好優勢漁場,小型或家計型漁業發展越趨多元與複雜,以刺網為例,因作業方式簡單且節省人力與成本之特性,成為普遍使用的漁具漁法。桃園沿近海域5噸以下作業漁船與動力膠筏,不同季節的目標魚種有所差異,夏季主要漁獲白姑魚、長鰳、條紋狗鯊、斑海鯰等沿岸型魚種,冬季則轉為捕撈烏魚、多鱗四指馬鮁(午仔)、康氏馬加鰆(土魠)等洄游性魚種。

桃園沿近海域漁業資源利用多元,且漁業資源結構維持穩定,顯示其生態系功能十分良好。鄰近永安漁港的永安保護礁與人工魚礁禁漁區以及觀音人工魚礁禁漁區,為小型與家計型漁業主要作業漁場,大多數漁船在此海域作業,並往南延伸至新竹海域,夏季時更在沿岸3海浬以外的海域捕撈,而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漁獲量變動趨勢穩定,此海域目前工程進度對當地漁業資源影響有限。

依據群集分析與物種相對重要性指數分析的結果顯示,洄游性魚種包括日本竹筴魚、烏魚、午仔、銀鯧與紅甘(杜氏鰤)。物種多樣性、均勻度或豐富度指數分析結果也顯示,臺灣西北沿近海域從桃園至新竹皆呈現穩定的趨勢,106年底新竹海域出現大量烏魚及午仔漁獲量,但不影響此海域物種多樣性與漁業資源的平衡,漁獲物種多元但漁獲組成維持穩定。

桃園沿近海域禁止刺網於夏季6月至8月期間於3海浬範圍內作業,新竹與苗栗地區也相繼實施夏季沿近海3海哩禁止刺網作業,以期恢復沿近海重要經濟漁業資源。沿近海小型與家計型漁業具有重要的社會與經濟價值,漁業透明化的科學管理已成為未來必要的發展趨勢,沿近海具有多樣的棲息環境,而維護海洋生態結構與功能及永續漁業之作為,可對漁業發展與漁業資源保育產生正面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