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依然感動 吳晟還年輕

作家吳晟住在彰化溪州,一生戶籍地從未變更過。(黃子明攝)
作家吳晟住在彰化溪州,一生戶籍地從未變更過。(黃子明攝)
作家吳晟走在彰化溪州老家農地,土地是他創作的養分。(黃子明攝)
作家吳晟走在彰化溪州老家農地,土地是他創作的養分。(黃子明攝)
吳晟常以羊肉料理招待到訪的友人,以此展開他創作與生命歷程的對話。(黃子明攝)
吳晟常以羊肉料理招待到訪的友人,以此展開他創作與生命歷程的對話。(黃子明攝)
吳晟彰化溪州的家宛如一座圖書館,樓層間以斜坡連通,沒有樓梯。(黃子明攝)
吳晟彰化溪州的家宛如一座圖書館,樓層間以斜坡連通,沒有樓梯。(黃子明攝)
吳晟為紀念母親,將家中森林取名為「純園」。(黃子明攝)
吳晟為紀念母親,將家中森林取名為「純園」。(黃子明攝)
「純園」入口處有吳晟詩作的作品裝置。(黃子明攝)
「純園」入口處有吳晟詩作的作品裝置。(黃子明攝)

寫出一代人國文課本裡的國民詩句:「只因這是生命中,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的詩人作家吳晟,最近多了個「演員」身分,擔任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的主角,他那與土地緊緊相連的的身影,令觀者動容。

文學養成 土地與母親

吳晟表示,母親的教養和向土地學習,是影響他一生寫作內容的關鍵點,「一般而言會覺得文學的養成過程,好像是讀到某一本書,或是受到某個作家啟發,文學的教養是來自點點滴滴的累積,對我而言,最直接的是母親和土地。」

來自彰化溪州,吳晟說,從小就住在現在這個房子裡,不曾離開過,「全台灣作家大概很少能找到一輩子戶籍地址不曾改變的人,我這一代人,處於一個變動狀態,是一個不斷移居的社會,像我這樣安定在一處的很少。」

吳晟的父親是公務員,母親經常要忙農事,他說,母親從身教帶給他人和土地的關聯,「我在我的詩作裡就寫了很多媽媽說的話,像是:『清涼的風,是最好的電風(指電風扇)/稻田,是最好看的風景/水聲和鳥聲,是最好聽的歌』,這就是來自我媽媽說的話。」

吳晟表示,他的母親可說是一名自然主義的實踐者,「她很有智慧,運用完全沒有修飾的語言,不認識字,但卻能說出這樣如詩的話語。我們兄弟姊妹都受到她單純的生活態度所影響。」

期許自己 活得坦蕩蕩

為了紀念母親,吳晟也在家中農地栽種台灣原生樹木,並取名叫做「純園」,花了20年種了一片森林,一度有休閒業者前來詢問合作,但他都婉拒,只希望未來能成為生態和農業教育使用。他表示,這片森林也是來自家中所有兄弟姐妹的愛,「我們家有七個兄弟姊妹,但他們把家裡的土地完全留給我打理,這是來自父母的教養,我也要好好守護這片土地。」

吳晟本名吳勝雄,他說早年作家都有取筆名的習慣,他也不例外,他特別挑了一個字「晟」,也是保留原有的名字「勝」,「『晟』這個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光明磊落』,另一個是『明亮』,我期待自己的人生能活得像這個字,活得坦蕩蕩。」

生命有限 行動愛台灣

由目宿媒體製作、林靖傑導演的《他還年輕》紀錄片(九月二日起全省各大戲院上映),拍攝初始於2017年,期間遇到北農風波,一度令吳晟心灰意冷想放棄被拍攝,身為紀錄片導演的林靖傑只能默默守在旁邊,靜觀事件發展;而吳晟也在執筆寫下《北農風雲》後告訴自己,在往後的餘年裡,他還有許多未竟之事,要持續書寫與土地、環境相關的創作,生命有限,要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從「反國光石化」、「反中科搶水」運動,詩人以行動參與社會,紀錄片中他和夫人莊芳華女士數度走訪濁水溪,以詩作〈筆記濁水溪〉呈現這條河流的滄桑以及詩人的不捨。

吳晟最近還整理出版《文學一甲子》(聯合文學出版),回望創作生涯,以詩為核心,道出詩作背後的故事,以及因文學而起的種種緣分,不只寫出了創作時的心境、與詩連結的人事物,更深刻地體現了生命與詩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