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秋(外一篇)/梁征

梁征

立秋一過,放眼望去,江城的天空藍得像洗了一樣,大雁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形,向南飛去。我的腦海裏一時間閃過“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等成語和詩句。

不知幾何時,我愛上了秋,更愛初秋,是因為我在這個季節裏讀到秋天的況味,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在這秋天的季節裏,我和愛人相識相知相愛;在這秋天的季節裏,我們可以與家人在院子裏聞著桂花香,小酌賞月。

喜愛秋。春華秋實,人們所嚮往的是豐收在望的喜悅,是付出後得到回報的滿足。最喜愛秋的莫過於農民,地裏的莊稼成熟了,一年的辛苦,全寄託在豐收的秋季。我高興地看著他們在田裏忙碌,汗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兒。除了農民喜愛秋天外,對於人到中年的我來說,我最喜愛秋了。閒暇時,手捧一本心愛的書坐在自家陽臺上,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一杯茶,一份點心,“無絲竹之亂耳,無案徒之勞形”,隨心所欲,自在悠然。

鍾愛秋。秋天遠離了燥熱,又遙望著寒冷,正是這樣的意境,使得秋天特別引發愁思,也特別讓人鍾愛。“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美麗無比的明月,寄託著多少遊子對故鄉親人的牽掛。一個人身在異鄉,默默細數、計算著回家的日子,卻總因為種種原因而耽誤了行程。一輪明月愈見團圓。這縷秋涼中,思鄉的苦楚痛在我心裏,只好將心願寫進秋風,托鴻雁捎去安康,希望家人一切安好。

熱愛秋。我對秋有著一種特殊的情分。年年盼秋,我盼得更多是家人的平安和團圓,是“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美境,多想一直留在這個季節,讓步伐放慢,時光不老。瞧,村頭的農家小院在秋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別致,黃澄澄的玉米穗兒、紅紅火火的辣椒串,比起城市裏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這裏的秋有著獨特的景色,我們可以領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色彩,品味“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的意境,尋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詩意……

在每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最是人間秋好處,秋意濃,秋意美,讓我們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

◆張掖印象
八月,我來到張掖,用腳步丈量張掖的山川地理,感受古絲路的魅力和風情。

置身張掖濕地公園,“不望山頂祁連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尤其在雨中恍惚中覺得比江南還要美麗,荷花池中西北特有的草植,十分好看。

張掖是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這裏是黃沙百丈、鐵馬冰河的塞外古城,這裏是大漠綠洲中的“桑麻之地”“魚米之鄉”。隋唐時張掖稱為甘州,因其甘俊山下有一眼甘泉而得名。

最早聽說張掖,是我在翻看文學作品的時候。張掖文學詩詞絢麗多彩,唐代詩人陳子昂、杜甫、李白、岑參等,多親歷張掖,留有佳作。陳子昂的《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己》,悲愴蒼涼。邊寒詩人岑參也留下了《過焉支山寄杜位》《戲問花門酒家翁》和《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等詩篇。李白和杜甫也在《幽州胡馬客歌》和《留花門山堡》詩篇中,分別寫出“雖居焉支山,不覺朔風寒”和“花門既須留,原野轉蕭瑟”的千古絕唱。除此之外,《西遊記》中的黑河、高老莊、牛魔王洞、蓮花山、晾經臺、流沙河、弱水、通天河等地名都源自張掖。

張掖地處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匯之處,坐擁祁連山、黑河濕地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境內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黑河綠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態系統交錯銜接。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在這片4.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中國最美之一的祁連山草原、張掖丹霞、黑河濕地、黑河峽谷和平山湖大峽谷。張掖不僅自然環境優美,而且人文景觀眾多。這裏有全國最大的山丹馬場、保存最完整的漢明長城、歷史文化名山焉支山、名城駱駝城。有全國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張掖大佛、坐佛山丹大佛,有與敦煌莫高窟同時代的馬蹄寺石窟群。大佛寺、木塔、西來寺、鼓樓、大土塔、黑水國漢墓群……穿梭在文物古跡間,聆聽駝鈴聲聲,觸摸悠悠歲月滄桑,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心甘情願為歷史文化之魅力所征服。古稱張掖“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刹遍地。”今天看來,也是名副其實。

張掖不僅悅目、賞心,還有美食飽口福呢。抵達張掖的當天下午,我找酒店服務員打聽吃飯的地方,服務員向我們推薦甘州市場,說那兒是張掖最大的美食街區,當地特色食品應有盡有。我們步行10餘分鐘,就到了位於民主東街的甘州市場。走進去一看,這裏規模龐大、品種齊全、環境整潔,既有當地特色小吃,也有肉加饃、涼皮、砂鍋等小吃。我們一家人要了一大盆牛肉炒搓魚子。這是張掖特有的麵食,將和好的面擀開切好,揉搓成條,使其中間粗、兩頭細,猶如一條白色的小銀魚,搓魚子因此得名。它可湯食,可配菜,可炒食。這搓魚子吃起來筋道、滑溜、爽口,我們直誇老闆手藝好。至於老闆向我們介紹的炒撥拉、釀皮、灰豆湯、羊肉湯粉等,只能下次再來享受了。

以前,我一直想來河西走廊走一下,這次因為時間太短,留下了一點遺憾,再來張掖,一定多待些時日,慢慢享受古城風光,一一嘗風味小吃,細細品甘州風韻。

張掖,是一個堪比江南的地方,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亦是一個讓人回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