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健兒專心備戰奧運

日前傳出「根據來自國際奧委會的可靠消息,今年的巴黎奧運會將會允許台灣以『台灣』而不是『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比賽,這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台灣健兒能夠光明正大地以獨立國家身分參加奧運會」。對此,國際奧委會和台灣中華奧委會都做出澄清,台灣運動員將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2024年巴黎奧運會。因此許多企圖利用國際活動突顯台獨的心跡可以休矣。

事實上,台灣首次使用「中華台北」參加奧運會,源自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該決定被認為是1979年美台斷交以及中美建交的直接後果。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一個中國」,中華民國在國際外交地位開始滑落,國際奧委會隨後施壓中華民國政府,各方最後妥協同意使用「Chinese Taipei」至今已有40多年。

首先,政治狂徒想要利用國際場合突顯兩國論應當先考慮選手的權益,基本上美國及國際普遍都還是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及原則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因此,台灣若要改名以「台灣」叩關國際賽事,必須考慮台灣選手的參賽資格會不會受影響?更要務實面對「國際現實」。

其次,賴政府首要之務應先好好栽培選手,給予選手一切的支持及鼓勵,沒有選手參加,中華台北根本沒有能見度。

再者,我們必須了解體育可以是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競爭觀摩與學習,大家紛紛將其資源投入體育發展,以獲得競爭優勢,從而提升聲譽和實力。體育賽事對內可達團結目的,有助於培養民族認同感、自信心和愛國主義;對外可達相互借鑑、切磋技藝的作用。

另外,我們要避免政治因素干擾體育活動,所謂體育運動政治化就是指體育成為各國用來影響外交、社會和政治關係的手段。這包括利用奧運機會提倡人類友誼而成為外交拉幫結派圍堵、國歌和國旗等國家意識象徵、體育的人本主義精神與民主公民社會的關係等。我們無法完全避免但可以自制。

總之,所有的考量與動作都以選手的權益為最大考量,選手需要比賽的舞台,雖然體育很難不觸及到政治層面與國際現實,但我們應當盡量排除政治圖謀及政治干預,回歸體育競賽中運動家的精神,還給選手一個乾淨的比賽環境,我們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為選手熱力加油鼓舞。(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