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遊戲中表達自我-爸媽如何準備孩子的玩具箱?

image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玩具則是他們的字彙

孩子受限於語言能力尚處於萌芽時期,孩子的內在感受、想法..等,不如成人能以成熟的言語陳述完成表達。因此遊戲對孩子而言,便是最自然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然而孩子在遊戲中重演生活遇到的種種情景,能讓家長於經驗的再現中,窺見孩子的內在世界,由此可見遊戲對於孩子有多麼重要!因此,兒童遊戲治療認為「遊戲是孩子的語言,玩具則是他們的字彙」

為孩子打造多元遊戲箱,讓孩子能盡情地「說話」

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回想協助孩子學說話時,大人們總是會指著一個個物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孩子藉由具體或抽象字彙的累積,能越來越懂得表達自己。當父母在準備孩子玩具時,也可採取相似的原則,盡可能為孩子打造多元遊戲箱,讓孩子能盡情地「說話」。

家長們在為孩子準備玩具時,可分別從下列三種類別著手:

(一)創意與表達型:彩色筆、水彩、蠟筆、圖畫紙、黏土、動力沙、剪刀、膠水、色紙、串珠等等。

(二)攻擊型:玩具士兵、手槍、手銬、飛鏢、塑膠刀、拳擊沙包、攻擊型的動物、充氣不倒翁等等。

(三)撫育與真實型:嬰兒娃娃、奶瓶、醫生工具、娃娃家、動物、車子、修理工具、皇冠裝飾等等

豐富多元的玩具箱 能讓孩子能從遊戲中表達自我

為孩子準備玩具時,雖然不需每種類型玩具都要擁有,爸媽們可以從上述三種類型中各挑選幾個玩具在遊戲箱裡;倘若孩子已有性別偏好的玩具時,家長也可適量預備另一性別偏好的玩具,來幫助孩子想「說話」時,能夠有「字彙」來表達。家長也可留心孩子的遊戲模式,若出現異於平常且持續一段時間的玩法(如:重複刻板的玩某項玩具,突然狂丟或破壞玩具等),可能反映孩子內在狀態的改變。因此當孩子的玩具箱越豐富多元,孩子便越能從遊戲中表達自我,讓家長們以此更貼近孩子。

Cover Photo/jp.fotolia.com

作者:寬欣心理治療所-徐友薇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