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海風吹出綠電 乘風破浪是他們的日常

近年來國內利用台灣海峽優勢,發展離岸風電目前已有3處風場、90部離岸風機商轉發電,至少可供給50萬戶家庭用電,但仍和2025年的綠能預期發電量,相差甚大。

事實上,離岸風機的建置成本和難度,比陸域風機高出很多,海象和氣候因素,都是影響工程進度的重要關鍵,加上全球新冠疫情,造成的運輸困難和材料短缺,更讓離岸風電工程受到波及,一再延宕。不過前線的工作人員,是如何克服種種困難,陸續完成離岸風機的建置 ? 一塊來了解。

台電再生能源處專員 林永紘:「 那個(裝備)重量重達快11公斤,人員必須背負這個重量,往上爬到30米高度,約10層樓的高度才開始作業,離岸風電(建置)說是體力的考驗,跟耐力的考驗也不為過,在工作完之後,連裡面內褲都會溼掉。」

台電再生能源處專員 洪倉閔:「 上去(離岸風機)的時候,有遇到我們鄰近的海域在打雷,讓人家覺得很驚豔(嚇),的一個狀況。」

除了海域調查和地質鑽探,離岸風電的塔架和風機吊裝,更是難上加難。從國外運來的10多支風機塔架、暫置台中港。巨大的風機安裝船、把上千噸的塔架,吊運至離岸風場、吊樁安裝。

台電再生能源處專員 洪倉閔:「 但是還是會遇到海氣象,轉變非常快的時候,這時候就有緊急撤離的需要,不然我們就會,被困在(離岸風機)塔上,可能將近要到隔天,離岸風電工程,每天都有這個(海象惡劣)風險在。」

離岸風電的建置過程,先在海底打入4根基樁,依序裝上支撐結構物、塔架和風機。

台電再生能源處海域風電廠經理 徐文科:「 接著就裝葉片,整個(離岸風電)裝完之後,就會由我們的陸上 送電去給風機,然後進行測試(發電)。」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在2021年商轉發電,年發電量3.6億度。國內目前有3處離岸風場,台電離岸一期、海洋風場和海能風場,總計90部離岸風機、運轉發電,但這只是海上綠能的開端。

台電再生能源處海域風電廠經理 徐文科:「 離岸(風電)二期的計畫,目前已經現場在動工,(預計)在2025年要商業運轉。」

離岸風電建置、一度被新冠疫情波及而延宕。為了迎頭趕上預期規畫,前線人員、卯足全力拚工程。

台電再生能源處專員 洪倉閔:「 這個高強度的工作,會讓人家感到非常危險,日間工作的時候很悶熱,然後夜間工作的時候會很勞累。」

漂泊海上的無名英雄,矗立起風機那一刻,不論沾溼衣裳的、是海水、汗水、或淚水,逐夢踏實的綠電計畫、越來越清晰。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瑪娃龜速行動 氣象局晚間八點半發布海警
慈友會拚"善經濟" 重新定義財富